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唐朝生意人>第六百一十五章下扬州

之前那落脚之地不远处,就是一片灯火通明的夜市所在地,这许多外国人的到来,显然招引过来无数围观者瞧个稀奇。

在众人走后,李之才与李童上马殿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此时揭开来。

李童在李氏旁系里属于小辈,称呼李奇、李赫兄弟俩叔父。

李之因此对其施以玩笑,使得二人间片刻后就熟络起来。

路上问及军营旧址一事,李桐拍着胸脯做了保证。

眼见临时想出来的又一条生财之道,居然解决的如此顺风顺水,李之一时间大感兴致。

问起杭州的商业环境为何如此浓郁,要知道西都长安夜市也是少见,仅东、西两市晚间闭市后的附近一些。

反观杭州钱唐城这一路行来,居然没间断过道旁夜市的人影绰绰。

李童解释说:

“当地有句话说:开肆三万室。也就是说城内有三万户人家从事商业活动,这说法自然是有些夸张,却也反映出如今商业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后,大唐财政更是非常依赖江南,杭州作为东南名郡,有商户十万,税钱五十万,一座城市的赋税就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半成。”

李之心下骇然,若如此说起来,杭州钱唐城内能征收到如此多的赋税,便可以看出这座城的繁华,人民生活富裕。

老百姓手里有了钱,夜市才会有存在的必要性。

“这里有多少人?”

“五十万上下,较之长安、洛阳或许不如,但不会差太多。”

“这么多商户,最主要经营那一项?”

“丝织业,它是杭州有名的土贡物品之一,所产白编绫、绯绫、纹纱和柿蒂绫等丝织品,也是外商争购的最主要商品。”

李之心里一动,东诸山出品的丝织品他也带来很多,但那种偏高档货色,虽被各地外商口口相传为唐锦,此次西行也需要带上些品质稍差的丝织物。

不妨就在这里采购上一些,一并带了去,若销路良好,未尝不是件好事。

盛京航运船舶停靠之地就在钱塘江边,属于外城区域,距离凤凰山不远,也就是内城风山门与望江门之间。

此时正是自风山门西进,晚宴的酒楼位置在西湖湖畔,沿内城城墙就是夜市最集中之处。

也就是说,十几里路程,始终一片灯火通明,显然验证了李童的说法,这里还真是繁华,仅就此点来说,长安、洛阳均有不如。

临至西湖岸边,清绮一行人早下车四顾,湖三面环武林山,山水秀丽,景色宜人,引来她身侧一众西域人惊叹不绝。

尽管已是入冬,湖边寒气很足,但仍有很多人在游山玩水,或欣赏湖山胜景,或饮酒言诗,悬挂在低矮树梢上的纸灯笼随处可见。

优美的笙歌是入夜后西湖边上的另一大景致,水平不一而足,既有朝廷里的乐官,也有民间爱好者,均是三、五十人一簇,各有各的欣赏者。

更有年轻女子随笙歌起舞,往往那一地为最多人围观之处,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

再有如此晚间暮色里仍有湖中泛舟的衬映,略有刺骨的凉意反倒被人忽略了。

晚宴的酒楼叫做得月楼,门前已有两排锦袍女子列队欢迎,个个身材高挑却不失丰腴,该胖的地方胖,该瘦的地方瘦,以胖为美的大唐崇尚女性体态,在她们身上得到最完美展现。

“有湖不广,平静如镜山多不高,绵亘蜿蜒湖山依傍,自然协调,显得妩媚多姿。这几句话就是西湖的最贴合描述!”

恭请众人落座后,张宝善如此说道。

“六百年前,这里曾经为海水淹没,西湖与钱塘江连在一起的,直到秦汉以后主城区才开始逐渐成陆。因为需要经常筑堤塘以防海水,西湖也由此逐渐和钱塘江断绝联系,慢慢演变成淡水湖。”

这是李童一旁补充。

二人描绘的角度不同,但均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于此地的关切与喜爱,因为两种语气里的显摆之意很是明显。

希沙姆叹道:“这是冬季前来,若是春季,这里必会令人陶醉的不想返家。”

李之心下也暗自点头,怪不得张宝善说到,准保客人们会沉缅于此间的湖光山色。

如今只是夜幕下的西湖一隅,已经深深震撼到一众西域人了。

他们来自荒漠中的罕见绿洲,千篇一律的阿拉伯长袍,高温和非常干燥的空气,温带荒漠、陆地面积广大、远离海洋,就是西域人的日常接触。

仅是大唐的山水葱绿就足以令他们流连忘返了,尽管这里四季分明,气温的巨大变化会让这些人感到诸多不适。

但对异域风景的感慨,很快就被一道道鲜美香溢的菜品端盛上来打破了。

贵宾们也迅速从游客变为食客,与那些自然景致相比,东土的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在他们心中占具有同样重要的位置。

席间随菜香、酒香的溢满,众人谈兴也是打开。

交流中李之很欣慰的感受,张宝善还是很细心的,给三只船上近千人也送去了食物。

那么多人,丰盛自然谈不上,一人两道菜,一碗汤是必须保证的,仅是这一笔花销,就会是个巨大数目。

李之当然不会吝啬,当场就宣布,给都督府与刺史府留下足够的宣纸与小笺。

纸质价值上只高不低,他心中有数,当地政府如此尽心尽力,肯定会是笔庞大开销。

张宝善等人的官位若想坐得长远,就不能因此而遭致府内其他人的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五章下扬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