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络游戏>帝国海权>第278章 送上门的大礼

“萨克森号被击沉了?”约亨轻描淡写的问到,丝毫不将德国地中海舰队仅有的4艘战列舰中的1艘沉没的消息放在心上。

“是的,殿下,萨克森号于8月12日13:30分左右在普拉港外海西南40海里处被击沉了。”提尔皮茨用平静的口吻回答到,仿佛地中海舰队的战列舰队实力损失了四分之一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一样。

“那地中海舰队的战列舰队的重组问题你准备的怎么样了?”约亨头都没有抬,继续看着手上拿着的文件问到。

“我计划等5艘布伦瑞克级战列舰全部服役后,将维特尔斯巴赫级和布伦瑞克级战列舰编入第一战列舰分舰队,而原本第一战列舰分舰队中的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编入第二战列舰分舰队,而4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调到地中海加入第三战列舰分舰队。”提尔皮茨回答到。

无错..“当新的战列舰补充进第二战列舰分舰队后,再将凯撒?腓特烈三世级调往地中海吗?你这么干小心奥地利的那些家伙指责你把地中海舰队当成战舰养老院,什么老货都往那里塞。”约亨继续盯着手中的文件,笑着摇了摇头说到。“勃兰登堡级不过是10年前的战舰,还远远称不上老,而且如果只是为了保证亚得里亚海的安全,目前的地中海舰队的实力已经足够,给他们配备新锐战列舰完全是浪费。”提尔皮茨不以为意的说到。

这时,约亨终于放下手中的文件,问到:“感觉如何?”

虽然问的有些没头没脑,但是提尔皮茨知道皇储殿下在问什么,立刻回答到:“新舰炮的威力并没有太大的提升,但是重量降低了。而且射速也没有下降,海军准备在接下来建造的战列舰上采用这种舰炮。

而且经过试验,虽然现在的283毫米舰炮的威力已经足够在15000米距离上击穿我国现在所有现役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但是海军依然认为这还不够。”

“哦?能够击穿主装甲带你觉得威力还不够?”约亨饶有兴趣的问到。

“是的,殿下,炮弹在试验中击穿装甲之后射入锅炉舱爆炸。在实战中足以让这个舱室失去动力输出并迫使人员撤离,但是这样的损坏可以港口内进厂大修得到恢复。所以想要彻底让这里被完全摧毁,需要威力更大的炮弹,试验的数据在您手中的文件上可以看到。”提尔皮茨说到。“嗯,是的,我看到了。”约亨点了点头,他手中的文件上赫然有着萨克森号战列舰的线图,不过这个线图上却添加了大大小小不同颜色并且标注了数字的圆圈,而文件的后面的内容则记载了每一个圆圈所对应的毁伤效果。

原来萨克森号也成了光荣的靶舰。作为德国海军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服役的战舰,萨克森的服役年限也已经超过了20年,按照之前《海军法》制定的标准,萨克森号已经退出了德国海军的现役序列,现在则是为自家的武器性能试验献身了。

不过对于德国海军得出的结论,约亨有些意外,并不是约亨并不知道更大的炮弹对军舰的核心舱室的破坏效果。因为历史上各国也都做过类似的试验。

但是在现在德国海军就能提出这个意见,还是有些超乎意料的。而约亨也不是历史上那个对283毫米舰炮情有独钟的威廉二世,德国海军希望拥有更大威力的舰炮自然是持支持态度。

“现有的283毫米舰炮的威力不足以彻底摧毁核心舱室吗?”。约亨喃喃自语到。然后抬起头来对提尔皮茨说到:“海军需要更大威力的舰炮和炮弹我自然支持,不过到底需要多大威力才能满足这个彻底摧毁核心舱室的需求,你们还要继续研究。我想要满足你们的这个需求,可不是再大那么十几毫米的口径就行的。”

“是,殿下。”提尔皮茨点了点头。

“海军准备用斯柯达改良的舰炮装备新战列舰,看来这次该克虏伯问别人要技术了。这样也好,给他们个刺激。”约亨笑着说到。

“是的,我听说克虏伯知道了之后,立刻加紧了新炮的研发工作,有个刺激也好。”提尔皮茨也笑了起来。

提尔皮茨所谓的要在新战列舰上安装的新炮并不是又研制了什么更大口径更长倍径的玩意。而是原本的283毫米45倍径舰炮的隔断螺纹式炮闩版本。

不过这倒不是克虏伯公司的功劳,而是斯柯达公司的手笔,为了让在地中海建造的战舰不用再等德国中北部的工厂运送必要的部件,所以捷克和奥地利的一些厂家在改造了生产线后可以生产战舰所需的一些核心部件。

舰炮和炮塔就是其中之一,在得到了克虏伯的全部技术授权后,斯柯达现在可以生产德国海军目前所需的所有型号的舰炮,与不慌不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研发下一个型号的新舰炮上的克虏伯不同,研发工作相对较少的斯柯达在隔断螺纹式炮闩版本的改进上下了大工夫。

现在斯柯达抢了克虏伯的饭碗,克虏伯自然只能希望在更新式的主炮上扳回一城了,这是个好现象。

约亨和提尔皮茨都十分乐意看到这种竞争的局面,克虏伯在研发新舰炮,斯柯达又何尝不是,这样海军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不过拿我们自己的战舰做这样的试验总觉得还不十分完善啊,毕竟对其他国家的舰体结构和炮弹毁伤的效果不得而知啊。”提尔皮茨颇有些遗憾的说到。

“那也没办法,你总不可能从海军里拨出一笔经费去买一艘别国的主力


状态提示:第278章 送上门的大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