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络游戏>帝国海权>第318章 吓死人的阿尔弗雷德(上)

由于美国的介入,日俄双方最终还是决定坐下来谈判,地点还是老地方,朴茨茅斯,既然已经坐下来了,两个精疲力尽的家伙就算再唇枪舌剑,也不愿意再上战场了,所以能达成什么协议,就算看双方代表的谈判水平和美国人的从中斡旋了。▲∴,

所以双方的谈判约亨只吩咐让驻美德国大使多注意,有什么变故及时汇报,然后就把这件事放到一边去了。

别人家的事情先放一边,不过自己家的事情约亨就得操操心了。

施利芬年事已高,已经决定在今年年底退休,因此自己要准备任命一位新的陆军总参谋长。

当然这个人不会是小毛奇,在这个时空依然作为皇帝的侍从武官晋升的小毛奇同样得到了约亨的喜爱,兴趣广泛,眼界开阔,更重要的是丝毫不像一个传统普鲁士容克军事贵族家庭出身的军官那样死板。

要不是约亨知道小毛奇的能力维持现状没有问题,但是面对世界大战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话,约亨也想任命他当陆军总参谋长,相比于其他古板的家伙,小毛奇这样精明灵活的人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和重臣显然更让人舒心。

因此精明听话的小毛奇在1904年被约亨任命为陆军人事部部长,把军官晋升、任免权放在他手里约亨放心,就和现在海军的人事权在波尔的手里一样。

而施利芬的继任者要有能力,而且支持东线作战思路,对于这个人选约亨心中早有腹案。不过在施利芬告老还乡之前,这位陆军总参谋长决定再为德国陆军留下点家当,也顺便继续提升自己呕心沥血制作出来的进攻计划的可行性。

因此施利芬对约亨提出了一个想法。

“你在开玩笑?我的总参谋长阁下?”约亨向见了鬼一样的看着眼前的施利芬,怀疑眼前的人是不是什么人假扮的。

“陛下。我并没有在开玩笑。”施利芬一脸严肃的回答到,但是对皇帝陛下的反应缺十分迷惑,自己提的建议有那么匪夷所思吗?虽然这么想,不过施利芬依然认真的解释到:“陛下,根据我们长时间的演习,在摸索和对抗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寻找突破敌方阵线的战术,我们认为缩短步兵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的时间,并且为步兵准备及时的支援火力极为重要。因此我们也尝试了很多办法。”

对于陆军的这些尝试约亨都知道,除了弹幕徐进、步兵突击队战术,陆军也在寻求别的进攻方式,但是大多数都是些不靠谱的方案。

比如为士兵准备防弹胸甲,然而这种东西又笨又重,穿上后行动不便不说还根本弯不下腰,而且这种钢板制成的胸甲面对步枪弹和炮弹基本等于没有。所以被约亨骂了一顿后全部取消。

一招不行再来一招,既然士兵穿在身上基本上没啥大用,那我们用推的如何?陆军部又做出了一批更厚更重但是可以让士兵推着前进的防弹掩体,这倒是解决抵挡步枪弹的效果了,但是在坑坑洼洼的战场上推着这种笨重的东西根本移动不快,看到这种掩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招呼两发迫击炮弹过去就啥都解决了。结果自然不用多说,再次被约亨骂了一顿。

最终,陆军部认识到。想要快速进攻,还是不能给步兵增加过重的负担。因此步兵突击战术成了德国陆军的标准进攻战术,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而约亨也对此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而陆军的装备为了适应步兵突击战术开始进行了一些改变,首先就是为了弥补步兵支援火力不足而准备的直射火炮,曲射火力现在德国陆军60毫米迫击炮已经部署到排。

但是直射火力却成了大问题,原本德国陆军为突击队们准备的是37毫米野战炮。之后又因为37毫米野战炮的威力不足,不能为步兵提供足够的直射火力支援,又开始为步兵准备75毫米野战炮。

使用75毫米野战炮威力足够,而且射程更远,士兵也不用冒着风险将37毫米野战炮推到容易被敌方攻击的位置。让炮兵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提供支援,提高了炮兵的生存力。

然而这种重量的玩意对行军来说就是噩梦了,就算是做了各种轻量化设计,这种玩意依然要5名步兵才能拖着走,极不方便,快速推进深入敌方阵地时想要将火炮阵地前移就成了大困难,而且步兵和炮兵隔得太远,需要支援火力时也不及时。因此德国陆军又开始寻找更轻便的可以打击近距离目标的替代品。

这样的替代品倒是有,不过对于这种全新的武器陆军对其可靠性存疑,因此现在并没有普遍装备。

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演习中吃够了苦头的陆军开始寻求一种既不影响步兵进攻速度,又能为步兵提供掩护,还能够提供火力支援的装备。

在德国陆军内部卡车装备数量开始逐渐增加的时候,陆军想到了装甲汽车。虽然装甲汽车这种玩意早在布尔战争中英国就已经使用了,但是此时的各国陆军并没有想过将装甲汽车在进攻作战中大规模使用。

然而经过试验证明,装甲汽车在道路情况良好的地方应用效果明显,然而在地面状况糟糕的情况下装甲汽车就成了没用的破烂了,尤其是被炮弹犁了一遍又一遍变成月球表面的交战战场,装甲汽车简直寸步难行,更别说跨越战壕了。

穷则思变,装甲汽车坑掉的原因并不是防护和火力不行,而是行驶能力不行,因此陆军认为只要有一种能够在恶劣路况下


状态提示:第318章 吓死人的阿尔弗雷德(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