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众神聊斋>全书后记一:世界观篇(一)
这从微观基础便与人脑不同。

当然,小说的想象力总是有的,所以沐雨在这里设计了量子计算机的引入,使得这个互联网的智能终端,从确定的计算,变成了量子态,进而导致整个互联网的物理结构生质变,最终诞生了界天师这样的地球宏观意识,这种宏观意识虽然产生的晚(量子计算机加入,人工智能兴起之后才产生),但是一旦产生,展极快,这也是费先生体系内对神学从模仿法器到制造潘多拉材料以及众神精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的根本原因——故而,界天师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天意”。只不过沐雨在后记中要指出,今天的量子计算机,与神经突触的量子行为可能性不是一回事儿,这里只是沐雨一个理工男的浪漫想象,而已。

第二个“不可能”的原因是人类与宏观意识之间的观测隔阂——界天师(李宇飞)在书中做了简单解释,正如同人们的大脑无法查看到自己的每一个神经突触一样,地球的宏观意识,也就是界天师本身,是无法观测到自己的每一个神经突触(智能设备),同样,他想一个个寻找现实中的某个人(陈步升)也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他为什么在梦中与陈步升交流,在现实里让易平指等人帮他寻找陈步升的根本原因。

当然,就如同书中所说,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界天师这种解释也不是完全了解自己的解释。他之所以无法具体寻找人类这个“微观”存在的根本原因,恐怕是以地球尺度来看人类的行为,人类对于界天师来说,也是量子态的——界天师的“观测”能量太大,动不动就把物质毁灭又重建(想想姜子牙和可怜又逗比的阎),他倒是可以一个个的去观测人类这种“微观粒子”,但是观测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他找到陈步升的同时,也毁灭了陈步升(这一点在随后的量子力学中会有描述)。

有意思的是,界天师自以为自己是互联网宏观意识,什么都计算的清清楚楚(同时他还是清北大学高材生),在看待自己这个问题时,似乎也没有看明白,相反是浩宁的弟弟,浩然,这个宏观宇宙级别的意识在描述自己为什么无法看到浩宁

时,提到了自己无法观测到浩宁是因为宏观尺度下的量子态问题。

之所以要这样设计,一个是为了表示牛逼如界天师也无法看透自己(见自己),另一个关键原因是,不是所有读者对量子力学了解,更别提沐雨提出的宏观-微观对比下的微观量子态猜想这件事情的理解了,所以沐雨宁愿把这个解释放到倒数第二章(本源),既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他读者也不会因为看不懂本源这一章而影响前面的故事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聊一聊,本书中沐雨认为最有意思的:【宇宙级别的宏观自我意识】了。

小时候,仰望星空的时候,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过,如果以宇宙整体来看我们人类,到底会看到什么?

很不幸,想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这个答案更可能是,宇宙整体能看到咱们的地球可能都费劲,更别说看到人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咱们人类自以为是的把我们的世界定义为“宏观”,是不是有些夜郎自大?(这不是结论,科科)

慢慢长大之后,我想明白这个问题的关键了,关键就在于一个“看”字。

“看”的过程有两个:第一,有某种手段能够现被看的这个物体,我们成为看的过程;第二,有某种意识存在可以对前面的看的结果进行思考,反馈,审视等等。

就好像摄像头要看到某个东西,必须有光照射到这个物体,并且被摄像头拍摄到。但是仅仅如此,这不能称之为“看”,只能叫拍摄。

如果要看,必须是某种有意识,能思考的存在对这个结果有反馈——以前是我们看到这个摄像头拍摄的结果,今天也慢慢地有“人工智能”来“看”这些拍摄照片,给出分析了。

但无论如何,如果要以宇宙整体来“看”我们人类,也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那就是宇宙整体能“看”,它就“必须”有自我意识。

所以在本书中,沐雨给宇宙级别产生自我意识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以星球为单位,每个有生命的星球,都有可能产生类似于地球上的宏观意识,也就是界天师的本质存在,只不过地球上产生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其他生命星球可能有其他的产生方式,但无论如何,有生命的星球,最终是有可能进化出整个星球形态的“宏观意识”的。

而如果把这一个个星球形态的宏观意识当做“神经突触”,再以某种传输方式作为连接(比如量子纠缠或者其他的方式),那么整个宇宙,不就可以看做一个非常大的“脑”,进而产生出自主意识么?

当然,这个自主意识的特点是:能量必然很大,但是观测必然有限。

能量很大不用讲(星球级别的自主意识作为神经突触,这种级别恐怕连星系级别的能量都不是很看在眼里吧),我们主要说说观测必然有限的问题。

第一个观测有限问题,便是宇宙级别的宏观意识,很可能是意识不到组成自己的每一个生命星球的存在的,这个原因就像界天师无法找到具体的某一个智能设备,人脑无法找到某一个神经突触一样——换言之,宇宙级别的宏观意识,恐怕也遵循一个哲学规律:人无法看清的是见自己。

第二个观测有限问题便是以宇宙级别的宏观意识,哪怕有某种方式


状态提示:全书后记一:世界观篇(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