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末代驸马>第六百三十四章 铸钱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曾推行过一种叫“大明宝钞”的纸币。而且集中在中央zhèng fǔ印制发行,使币制有了很大的统一性。

但因为当时的纸质质量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再加上发行数量又无xiàn zhì,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最后泛滥成灾而引起了通货膨胀,使其贬值极快。

百姓纷纷弃之不同,不到二十年,便彻底趋于衰败。

而后,随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逐渐成为了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钱指的就是铜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明朝的货币主体。

白银一般有碎银子和银元宝两类,但价值都很大,不适用于一般的交易。一些低层小民的交易都是采用铜钱。

在明朝末年,商税收不上来,国库空虚。崇祯帝基本上在每年都会发行一些铜钱,以补充国库。这也算是一种额外的创收,发行数量不少,但因为铜钱的价值很低,而彻底流通也需要时间。

因而,它对物价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直至明朝灭亡,整个国内的物价还保持着一种可以接受的水平,这也算一种小的奇迹。

这些发行的新钱,一部分会赏给皇亲国戚,另一部分则奖赏给普通的士卒。通过他们流入市场,从而正常运行。

而京营的士卒属于第一批接收这些铜钱的人,但每个士卒能分到手中的并不多,一般就几十文铜钱。而明末银子和铜钱的兑换率是一比七百,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差不多可以置换七百铜钱。

每个人区区的几十文钱,能购买的东西十分有限,表面形式大于实际意义。

这一年,崇祯帝又发行了一笔新钱,准备在十一月份投入使用。

不久前,李自成攻占开封,让崇祯帝感到深深的担忧。他心中萌发重整京营的想法,并就这个问题询问手下的大臣。

左都御史李邦华曾提领过京营,知道京营一向有占役、虚冒的弊端。占役就是士卒为诸将服劳役,虚冒就是京营将领、勋贵、宦官以自己的仆人冒充军队中的壮丁以lǐng qǔ军饷。

这两件事情不仅使京营士卒的真实数量远比编制上少上许多,还直接影响了整个京营的战斗力。

因为给予多少铜钱是按照士卒数量来决定的,因而李邦华建议崇祯帝利用这次发行新钱先统计出京营士卒的真实数量,然后再来彻底整肃京营士卒。

李邦华的建议是好的,但这项事情做起来却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关心此事的人也甚多。本应当在施行前保密的事情,却很快由朝堂传到京营,并闹的人人皆知。

周显对这件事倒是充满期待,但又觉得实施起来会非常困难。十几年的皇帝生涯早已磨掉了崇祯帝所有的锐气,这件事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他们一旦团聚起来反对,崇祯帝又能支撑多久?

想到这里,周显一阵心烦,也不愿再多想,毕竟感觉自己和这件事关系不大。和周乾叙着话一直到深夜,最后两人都喝大发了,醉睡了过去。

第二天,周显被一阵糟杂的声音吵醒,他揉了揉眼睛,推门出去。

陈锋从舞阳返回,还带来了周显的一个旧识,赵勤。同时,也带来了令周显吃惊万分的消息,闯军南下掠取豫南,连续攻破数城,而舞阳恰好是其中的一个。现在除了汝宁府之外,其他的所有地方都被闯军所夺。

周显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问道:“那我父亲他们……”

陈锋回道:“二公子不用担心,老爷和大公子现在已经乘船安全离开了。如果按照时间算,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到南京了。”

周显心中长舒了一口气,向陈锋点了点头道:“幸亏你回去的及时。”

陈锋犹豫了一下,说道:“二公子,我没有见到老爷和大公子。”然后他转头向赵勤道:“赵大哥,还是由你来说吧!”

赵勤皱了一下眉头,向周显道:“二……军门,当日贼军突然而至,并很快攻进了城,县令被杀,城内一片混乱。我想到您以前的重托,就带着十几个士卒,想要把周太爷从其他的门护送出城。但在半路被贼军堵住,幸而一个贼军将领及时赶到,阻止了他们。在得知周太爷的身份后,他命人不得伤害并将我们一行人又重新送回了周宅,后来也是他派人将周太爷和周大公子向东护送上了船。”

周显奇道:“他叫什么名字,他为什么那么做?”

赵勤道:“他叫李岩。他给小人说是军门您的旧友,并写了一封信,让我带给您。我本来打算去登莱找您,但没想到在半路遇到了陈锋,才知道您前来了京师。”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了周显。

周显恍然大悟,心中暗想怪不得呢!也幸亏是他,如果是别人,自己的父兄恐怕已经丧命。他接过信件,仔细向下看去。信不是很长,很快便看完了。

里面大多是问候之语,还有对周显在金州大胜清军的祝贺。只在信的最后提了一句,如果周显在将来想要投靠新朝,他愿意代为引荐。但也只是提了那么一句,没有多劝。

周显心中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两人已经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了。闯军目前势大,看起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将来存在太多的变数。如果让李自成杀入京师,称王称帝,也是一种选择。但从真实的历史中看,这不算一个好的选择,这才是令人苦恼之处。<


状态提示:第六百三十四章 铸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