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元年三月,母后皇太后谕令,有子之妃嫔,年老者各随其子,归养府邸,年少者暂留宫中。

此谕一出,众人皆称太后天恩,那些本以为要终老于宫中的老太妃们更是大喜过望。

俞青放下手中朱笔,拿起帕子擦了擦手,忽想起一事来,“乌兰,下月贵太妃就要出宫了,你一会传命下去,让工部的人再去襄亲王府看看,让他们加快进度,有需要整改的地方尽快修缮好。”

乌兰应了一声,笑道:“工部的人都把精力放在寿康宫呢,这几日工部的李大人和内务府的王总管都来了三四次了,就怕哪里做的不好,让您不满意。”

如今俞青的身份是太后,永寿宫已不适合在居住了,便拟定了迁居寿康宫。如今贵太妃也已迁去了偏殿。

内务府的人力求做得尽善尽美,唯恐这位太后不满意,一个劲地往富丽堂皇的方向上整,若不是俞青三番两次发话,只怕寿康宫比慈宁宫都要奢华了。

俞青闻言微微皱眉,“传话下去,先紧着贵太妃那边,寿康宫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不必再折腾了。”

乌兰应了,正欲出去打发人传话,忽听见殿外响起宫人们的请安声,接着是一个轻快的笑声传来,“额娘,儿子回来了。”

乌兰闻声笑道:“今儿倒回来晚了些。”一面说一面迎了出去。

只见一个宝蓝色的身影快步走了进来,乌兰忙蹲身请安,康熙摆了摆手,笑道:“不必如此多礼,乌兰姑姑快起来。”

乌兰谢恩起身,见他额上都是汗,衣摆上也都是泥点,忙传话命人去打水来。

俞青见状笑道:“今儿是做什么去了,怎么弄得满身泥回来?”

康熙抹了抹额上的汗珠儿,笑道:“今日先生带我们到城外的试验田里,这才弄脏了衣衫。”

去年开始,俞青便给他安排了一个宗室旁支的身份,让他进了京城书院读书。

“对了,额娘,先生说下一堂课带我们去山里,儿子也想去,只是这要先征得家中的同意,额娘您同意吗?”

俞青闻言沉吟不语,只是抬眼见他满眼渴望,终是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你要去可以,只是要注意安全,多加小心,让塔布奇他们跟着,也不可离开赵一他们的视线。”

京城书院的院老师中亦有她安排的人,暗中还有影卫随身保护,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

康熙虽然不喜欢身边跟着那么多人,但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由不得自己任性,如今能都是额娘费尽心思给他安排的,他非常喜欢书院的生活,不想失去这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由。

当下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额娘放心,儿子晓得。”

俞青命人上了点心,道:“吃点东西垫垫吧,吃完了赶紧去梳洗一下,明日是朝会,你一会记得把书房的折子都看看。”

如今虽还未亲政,但上朝时康熙也会在一边旁听。

母子俩坐在一处,康熙说了些书院的趣闻,俞青忽想起一事来,道:“上回教你的那套功夫你可有在练?”

康熙闻言皱了皱眉,“当初赵一他们学武不到半年就可以飞檐走壁了,如今儿子练了许久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俞青失笑,放下手中的茶盏,摇头道:“现在教你的这套心法是最适合你的,不但简单,练成后虽不能飞檐走壁,却可以强身健体,你若能坚持练下去,寿至百岁也不是问题。

这功夫本来就跟赵一他们的不同,他们练的功夫对资质根骨要求极高,练起来也非常辛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你能受得了?”

康熙有些失望,不过想想练功的辛苦,还是算了。

……

康熙元年十月,新式红衣大炮与□□研制成功,火器营随之建立。

康熙二年九月,远航船队返朝,带来了无数奇珍异宝。一同回来的还有西方各国使团。

十一月,朝廷下令,正式开放海禁,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并派军队前往海关驻扎。

康熙四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相继上书,以年老体弱为由,疏请撤兵,解除总管粤、闽两省事务。

朝廷准许其二人所求,收回封地,加封尚可喜为太子太师,尚之信为平南将军,耿继茂为一等公,其子耿精忠为忠勇伯。

早在顺治十七年时,云南省的俸饷九百余万,加上粤闽二藩的运饷,年需两千余万,清朝财赋几乎大半都耗费于三藩。

如今兵不血刃解决了两个藩镇,众臣皆是大喜过望。

洪承畴却有些忧虑,对俞青进言道:“三藩之中平西王势大,当初吴三桂初镇云贵,朝廷曾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西选"之官几遍各地,根本不听朝廷调令。

只知有平西王,而不知有朝廷,吴三桂狼子野心,由此可见一般。

早在先帝驾崩时,吴三桂就有意试探,拥兵北上入祭,当时太后娘娘您令简亲王率二百骁骑军出城相迎,吴三桂大为惊吓,这才退走。

如今平南王与靖南王投诚,吴三桂却毫无反应,这实在不合常理,微臣以为,此人定有谋划。”

兵部尚书王熙闻言,道:“如今广东与福建二省已不足为患,吴三桂孤立无援,短时间内只怕不敢有什么动作,何况如今咱们又有新式□□和大炮,国库充实,即便打起来也不怕,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俞青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几位


状态提示:50、清穿(1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