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言情总裁>我在红楼修文物>156、第156章
些曾经由内务府收藏过。若是能收拢这些银子,也是一桩好处。”

石咏却觉得略有些可惜,若是他当真能打着内务府处理存货的名头去叫卖这几件古董,叫价准保可以再高上三成。

然而他也可以理解,皇家颜面最为重要,皇家都捉襟见肘成这样了,可也决计不愿让外人知道自己血槽已空。这就和红楼里贾家已经寅吃卯粮,偷偷当老太太的东西之时,面上却依旧勉力维持,是一个道理。

不几日,吏部开始对六部与外放官员考评。石咏在内务府当差,因此暂时不在被考评之列。再过一阵,外省督抚进京陛见,随着外官进京,各种孝敬也终于送到京官手中,众人手中一时都宽裕起来,在京里走动跑缺的人也更多了。

恰与这个时候,京中第一次“拍卖会”的名录与帖子于这时送了出来。

“名录”原本是石咏的贯用手法,只是这一次,这拍卖名录做得比织金所和当年自鸣钟的名录做得更为精致,所用的材料也更为豪奢,宝蓝绒封面,烫金的大字,一本名录,似乎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股子金光灿灿的气息。

这每一份名录上,先是三言两语简单描述了“拍卖”的过程,接着是所有拍卖之物的清单,每一样东西都标明了器物名称、种类、年代、尺寸等详细信息,最后标上底价。竞买价格,必须高于这个底价。除了这清单以外,“名录”上所有底价高于五千两的器皿与书画,还有都由高手匠人所绘的“古董写真图”或是小幅的临摹件,附在名录之后。

除了名录之外,拍卖会还特地做了限量的请帖,请帖一共只有三百份,与“名录”一样,也是一色的宝蓝烫金,请帖上还专门烫印上了编号。由十六阿哥出面,往京中各家王公贝勒府邸,每家送去了五份,便已经去了一百大几十份。除此之外,便是由薛家出面,往京中熟识的各家皇商那里递了过去。最后还剩下一小部分帖子,则给了松竹斋一个面子,由松竹斋代为发卖,买者需要实名登记,并且要在薛家指定的票号里存有一定银两,才能入场。

石咏他们待名录流传出去,惹起全城热议的时候,才适时将名帖送出去。

早先名录在市面上流传开,已有人专门去请教了琉璃厂古董行那些积年的掌柜,晓得这次拍卖会所出的底价大多略低于这些古董字画的市面价格,于是不少人抱着掏便宜货的心情,打算去这新鲜场合见识见识。待到名帖送出去,旁人才晓得,竟是限量,有条件才能入场的。

因有这“眼前就有便宜却捡不着”的心理摆着,不少人开始转托门路,去各处求购请帖。各家王府所得的帖子大多走了人情,送与相熟的亲友,也有分与重要门客的。薛家凭着以前的皇商人脉,送去的都是巨贾之家,寻常东西他们都看不上眼,但见不少东西起价就是五千一万的,反而生了兴趣,都将帖子捂在手里。

最后便只剩松竹斋那里还有几十张帖子,大约作价一百两银子往外发卖。买者也大多是精明之人,有京堂有外官,也有想借此机会买上一两件好东西走礼的候补官员,也不知他们是怎么炒卖的,到了这拍卖会开场之前的一天,这帖子已经炒至近五百两一张。饶是如此,这帖子兀自求而不得。好些人直到拍卖会开场之前,兀自在场外等着,看看有没有人愿意高价出让。

石咏作为筹办方之一,在拍卖会这日,早早就赶到了拍卖会的场地松鹤楼。这次的名录与请帖两件事都走得很顺利,然而石咏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一场成功的拍卖,前期准备都只是其次,关键则在于现场会不会流拍。

作者有话要说:1中国古代的“扑买”与“扑卖”,参考度娘。


状态提示:156、第156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