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穿越重生>铁幕降临>第一百二十二章 台北(五)
了起来,“先下后上,先下后上!”

上班族们早就等候在这个停靠站点,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有序的登上马车。

马车很快上下完毕,马车夫挥起了鞭子“驾!”,两匹马立即奋起了蹄子,拉着马车从华复大街,转弯拐进了复兴大街,向着城南疾行而去。

华夏大街是北城区东西向的主干道,街道两边是各式商住楼。楼房采用的是砖混结构,楼板为竹筋混凝土预制板。每栋商住楼有三层,底层为开店经商的门面房,楼上全是商品房。

街道后面则是一排排的筒子楼,筒子楼也是三层,每层16个居住单元。每个单元为50平米,包括一间卧室,一间堂屋,一间厨房,每层一个公共厕所。

当初北城区刚刚建成,大批居住单元内几乎还是白坯房,仅仅是墙壁涂白了,卫生洁具安置好了,其它都是一片空白,水电管道只是预留了位置,薄薄的木板取代玻璃被安置在窗户上。

台北县政府首先搞了几个通水通电、安装了玻璃的标准样板房,组织大批暂居在简易木板房内的工人、技术人员等等前去参观。

“诸位革命同志,这些板房就是我们房子两个月以后的模样。”

台北县丞王松手持电喇叭高声宣讲,“现在台北的百废待兴,我们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些房子已经建起来了,虽然房子还不是那么完美,但现在我们先搬进去居住,相信我们的政府,相信我们的复兴党,相信我们大家会再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房子装潢的尽善尽美,美轮美奂。”

房管所统一给每个居住单元配上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柜子,这些是船厂木工车间突击生产出的。

大批暂居在简易木板房内的工人、技术人员、政府工作人员迅速被安置住进筒子楼内,每月租金为5角。

北城各个菜场、酒楼、旅馆同时开始营运。

大量人员的入住带来城北市场的繁荣,街道两边的各个门面房首先被台北供销合作社、台北银行、台北新华书店拿下不少,接着艋舺周边各个大户也纷纷过来把剩下的门面房一抢而空,庆贺新店开吉大利的鞭炮声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半个多月过去了,商住楼的居住单元也陆续完工了一批。

商住楼楼上每层有六个居住单元,分别有90平方、120平方、150平方居住单元供人们选择。

90平米单元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小家庭居住最好。

120平米、150平米大户型单元是供那些拖家带口的大家庭居住。

商住楼是基建团专业人士专门设计的,楼内铺设有电线、自来水供应系统和独立下水系统,管道电线全是从欧洲进口的。卫生间铺设的是,台北陶瓷厂赶制出的瓷砖、马桶、浴缸……,家具是从木制品厂批量制造的现代款式的原木家具。这些商品房最后还差窗玻璃没有安装,只要玻璃到货,安装之后立即就能交付使用。

因为城区建设资金压力太大,钱水廷为了回笼货币,决定采取政策,鼓励人们购买居住商品房。

土地归国家所有,所有商品房只有房产使用证――每个平米售价5元,面向台北老百姓销售,一次性全款付清也行,分十年二十年逐年付款也可以,一年固定利息为5。

归化民属于大明朝廷的人,一律享受到九折的优惠,按揭贷款还可以享受每年4的优惠利率。

为政府、工厂、学校、医院、军营等等穿越团队各个机构工作的土著,属于归化大明朝廷的人士,被定义为归化民。

中国人历来是喜欢大房子,喜欢接地气,喜欢有个庭院。参观样品房之后,归化民感觉这商品房确是不错,就是不符合传统,房价又忒高,很多人都有观望的心理。

王松元打算让商品房敞开进行销售,谁都可以购买,只要你愿意掏钱。收集到一些归化民的意见后,王松果断改变销售策略,规定只有归化民才能购买,而且必须是政府官员、军官、初中以上学历的书生、四级工以上的技术工人,或者参加购房抽签中奖,才有购买商品房的资格。

这一购房政策的出~台,社会舆论顿时有了很大改变。

“你们家资格够到没有?!”

“你家中签了吗?”

“你选了哪种单元?”

买还是不买,变成了能不能买到!

商品房一下子变成了高大上的香饽饽。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二章 台北(五)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