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重生之娱乐宗师>第26章 姚文远的教诲

.;}.ntp;n;}/

北京音乐学院退休校长五星级乐评人刘乐夫写道:“昨天晚上,一个音乐奇才横空出世。三首经典歌曲确立了他音乐天才的地位。《向天再借五百年》《大男人》气势蓬勃宏大,极富创新精神,不过都没有超出如今流行音乐的范畴!”

“可后来的那首兰亭序则完全打破了如今所有的音乐形式,从《兰亭序》一首歌中,我能够看得出来萧云海那深厚的国学功底,词境优美,遣词造句华丽而巧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们要感谢他,是他在音乐上的创新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思路。”

“听说萧云海将之称之为华夏风,挺不错的名字。希望萧云海能够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的华夏风歌曲。”

文青山在整个乐坛是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人,极有文人风骨,他很低调内敛,虽然写了很多的词和一些文学作品,但他却从未在电视里出现过。

因此,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但他的地位却是非常的高。

“在《兰亭序》中,我们仿佛随着悠扬的二胡声来到题序人的思绪里。面对着雾中圆月,想起了伊人深闺,提笔行书,激起滔滔江水,往事如雁南飞,雾唤风月,不求情字何解,只求一生了解。”

“我以前偶尔也动过为重新拆解一个书法作品的想法,萧云海这个年轻人和我不谋而合,而且,他做出的词,我也觉得确实惊艳,滴水不漏,荡气回肠……萧云海这个年轻人很好,真的很想和他交流一番。”

陈欢则直接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论华夏风三古三新”,他将昨天与萧云海探讨学到的东西都写在了上面,一天不到的时间,客流量瞬间达到了上百万。

在这些前辈们的集体赞扬下,萧云海的名气在外界虽然还没有彻底的火起来,但在音乐界这个圈子里却是众人皆知了。

萧云海的心情很好,不是因为他成了名人,也不是因为他从姚娜那里赚了一百万,而是他的父亲萧奇峰给他来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

“你做的很好。”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萧云海很是激动。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家人的支持对自己的重要性,这在前世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萧云海在外面吃完早餐,还未走回宿舍,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打开一看,是老师姚文远的电话。

“云海,今天中午到我这里吃饭,我有事儿要和你说。”手机里传来一阵洪亮但又有些苍老的声音。

“好的,老师。”

萧云海对姚文远很是尊敬,对方是个真正德艺双馨的老师,对他很是爱护,经常让他去家里吃饭。有时候还变着花样的送钱,这让他很是感动。

如今有钱了,萧云海自然不会空着手过去。他知道姚文远爱喝茶,就到茶店里买了一斤碧螺春,又到水果店里买了一袋子水果,打了个出租车,半小时后来到了姚文远的家里。

萧云海按响了门铃,给他开门的是师母王敏之,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对萧云海也是非常好,还经常教他音乐上的知识。

王敏之看到萧云海,笑道:“云海,快进来。”

“好的,王老师。”

为了将王敏之和姚文远区别开,萧云海管她叫王老师。

萧云海提着东西走到客厅,看到老师正在看当天的报纸,他也不打扰,直接坐在了沙发上,也拿起茶几上的报纸看了起来。在这里,萧云海是真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

王敏之看到师徒两人的样子,微微一笑,就去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大约过了十五分钟,姚文远放下了报纸,拿下老花镜,细细地品了一口茶,这才说道:“不错,味道没变。”

萧云海自然能够听得出老师是在以茶喻人,于是说道:“老师,有些东西不管它处于什么位置,不管它外在的形状如何变化,他的根是永远变不了,也永远烂不掉的。”

姚文远听到萧云海的话,哈哈一笑,满意的看着萧云海说道:“希望你记住你自己的这句话。我在学校里教了一辈子学,看到了无数的天才,但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却往往是那些资质中上但意志坚定的人。你是我最看好的学生,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心。”

萧云海点点头,说道:“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娱乐圈光怪陆离,浮夸成风,一夜成名的人很多,可瞬间跌落凡尘的人更多。学生虽然不才,但也知道能够让自己在娱乐圈立足的基础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作品。”

“很好,云海你能看透这些,老师很高兴。呵呵,你是电影学院的学生,却用音乐出名,恐怕学校里有些老学究会看不过眼,找你麻烦的。”姚文远说道。

“音乐怎么了?凭什么看不过眼。别忘了音乐在影视作品里那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多少电影的情节都遗忘了,可里面的一些歌曲却依然印在大家的脑海里。”从厨房出来的王敏之说道。

萧云海的这个师母脾气一向温和有礼,唯独不能听到有人贬低音乐。这就好像是她的逆鳞一般,只要被她听到了,肯定要和你争论不休。

姚文远挥挥手,说道:“赶紧做你的菜去。我没说音乐不好,只是云海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不能光搞音乐,不演影视剧吧。云海,老师别的本事没有,影视圈里的老人倒是还认识一些。《三国演义》要拍摄了,我给你在里面要了一个吕布的角色,不过需要与其他人竞争试镜。你想不想去演?”

萧云海


状态提示:第26章 姚文远的教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