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帝国的脊梁>第115 章 希望学堂

但是,王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人才不足。也许国学,地理,历史,他可以找到相应的教师。因为这些科目都和华夏一直以来的国学教材瓜葛甚大。而对于数学,王斌只有先交给教师们,然后再让他们传授给学生们。

王斌自己负责教材的编写,尽管自己对此是外行,但谁比自己更合适呢?自己后世好歹上过正规的大学,后来为了辅导女儿,自己对小学和中学的课本并不陌生。凭着记忆,自己可以慢慢的回忆着写出来。至于目前,因为还没有教材,就只能先让学生们学习国学课和体育了。

山上的教学由马撒依负责,这是个奇人,不可放过。王斌自己担任“希望学堂”的校长,马撒依担任副校长。山民们没有那么大的男女之别,对马撒依坦然接受,都觉得她才高八斗,理所当然。

至于教课的内容,除了上面的国学,数学,地理,历史等,体育则是新加入的,不过也加入了许多军事训练内容。

至于和军中作战紧密相关的测绘,也被他列了出来:沙盘制作,地图的绘制,等高线,比例,这些都是重点内容。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王斌打算自己亲自教授。

王斌回到了宜宾,就把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了新教材的编写,由于他手头没有任何教材可以借鉴,所以这华夏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材在十多天后第一次新鲜出炉。数学、地理、历史,至于国学,王斌自知能力差的太远,只能按照自己的记忆,从拼音字母和分标点符号开始。

要是有顾炎武或者王夫之,或者黄宗羲其中一位大儒在此,就好的多了!

不过,现在也足够了,对于这些刚进入学堂的孩子们,支撑个三年基础教育是没有问题了。

学校的宗旨不仅仅是只教知识,而最重要的是教孩子们怎样做人,做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同时,这套教材的大部分也适合于自己的军队,最近自己忙,把这些家伙文化课的事情全忘了。

十多个从流民中招收的“民办教师”们规规矩矩的坐在下面,手里拿着新编的数学教材,听王斌介绍阿拉伯数字以及相应的数学知识。

当王斌把手头辛辛苦苦编撰的教材交到马撒依和几位“民办教师”手上的时候,马撒依一句话差点让王剽窃的一口血没有喷出来,“这是谁写的字怎么跟狗爬似的”

这十几个人,包括马撒依,都是将来学堂里的民办老师。他们都是由王斌在大雪山和老君山万人之中,亲自面试和选中的“文化精英”。

原本以为教授阿拉伯数字给这些人,会非常的辛苦和耗时间。谁知道,出乎王斌的意料,这些人里面,有好几个涉猎甚广的“民办教师”,他们对这阿拉伯数字并不陌生。

这些人都学过《算经十书》,《数书九章》,甚至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几个人也都有所研习,只不过程度深浅不一而已。经过半个多月的“培训”后,已经算是勉强及格的人民教师了。

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人民群众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力。这些人幸运的碰到了自己。否则,在满清这样的统治之下,他们的这些兴趣和爱好,也会被残酷的现实扼杀在萌芽里面。

这几个“民办教师”得到这些数学教材,也是如获珍宝。长久以来,华夏的数学教材一直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王斌编的这本数学教材,多多少少已经算是一个系统。

国学课本则是要简单的多。另外十多位“民办教师”们只是要学习好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对于苦读多年四书五经的他们,这点事情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将近半个月的备课时间,对他们来说,绰绰有余。

只是当讲到地理知识时,下面的这些教师们一个个的睁大了眼睛。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外面还有这么多的国家,这么大的世界

当然,对于地球是圆的,月亮只是个荒丘,许多人都是半信半疑。至于地球,太阳的旋转,他们虽然道听途说过,心底里却是觉得不可思议。

和后世不一样,王斌并没有列入英文课程。这时候的日不落帝国还没有兴起,工业革命也是在100多年后。王斌的目的是把汉语推向全世界,就像后世的e

glish一样。

虽然很多人,都对其中的道理疑惑不解,但是他们吃王斌的饭,自然会义无反顾的把这些知识传授下去。

这50多个“民办教师”,他们已经经历过太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面对一个没有恶意,没有盛气凌人的主家,再加上一个月5两银子的高薪,没有任何人会说半个不字。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国文课本上的卷首语“少年中国说”是王公子你亲自作的”离开房间时,一个“民办教师”问道。

“是的!”王斌点了点头:“这也是我对咱们这些孩子的期望!”

深秋的黎明,薄雾散去,太阳刚刚升起,整个山林都披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王斌从房屋里面出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山林的静谧。

大雪山的山腰处,一处巨大,平坦的地方,建起了整齐划一的新房屋。原来山里散居的苗人,汉人们基本上都是各居山道两侧,形成了两个五六千人以上的大村镇。只不过镇子中间用一条巨大的山道隔开,山道一侧居住为汉人,一侧为苗人和其它一些少数民族。

这一排排的新房屋都是由水泥制成,就连其间的道路也是水泥板铺成。一丛丛


状态提示:第115 章 希望学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