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溺心>相伴情长(十一)
便可见一斑,还有一个虽不知用途,但他不会傻乎乎凑上去就是了。

最后青冥索性挨着莲渊坐在了左列,反正他也是白身,总不好混在官员之中,顾言生自觉往后挪,正好,青冥在此他正可以将那日考场之上自己如何点题立意,文思泉涌好好与他们两人说道一番,若三人能再探讨探讨,就再好不过了,完全没想到他的辞墨兄和小泽忙着月下对酌,此情此景,丝毫不想和他探讨什么考场文章。

李文山官居一品,当初司空正还是太子时曾由他授过课,故而还有一层太师加衔镀着金,此时莲渊座位恰好与他相对,眼神总是粘在对桌的两人身上,浑浊的鹰眼里有着半遮半掩的一层刻毒,脸上虽然挂着笑,但阴惨惨的让人看了分外不适,如同被恶鬼盯上,摆脱不得。

青冥在桌下握住莲渊的手,低声道:“受得了吗?”

莲渊微蹙着眉,缓缓呼出一口气,摇头道:“无妨,以后见面的时日还多。”一个眼神罢了,若连这都不能忍,还何谈为君家翻案,只好敛眸拿起一盏酒,小口抿着,尽量不去管李文山的视线。

不多时,一曲舞毕,舞姬们娉婷退场,方才还热闹的谈天声渐渐小了下去,司空正照例先将中榜的士子夸了一番,随后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放到了新科状元的身上。

司空正眼中闪过欣赏,果真是芝兰玉树,“君泽?”

莲渊躬身行礼答是。

“近日有位大人上了道折子,要朕自百家之中选一学说为立国开学之本,原因是我朝各家典籍数目繁多,年年科举试题皆不一样,时重法家,时重儒学,各地学子所重不一,易错失良才,你觉得,朕该准否?”

众臣心里咯噔一提,惯例不是该夸赞一番,然后其乐融融坐下喝酒的吗?怎么还考上了?考就考吧,怎的还拿奏章来考?这可是福祸相依,答得好就是锦绣前程,答不好就是官途黯淡。

莲渊指尖微蜷,扫视一眼大殿中人,幸灾乐祸的不少,看好戏的也不少,敛眸启唇,不疾不徐的的开口,“该准。天下学说纷纭,各流派争芳斗艳,百家之中诸位贤才各抒己见,实乃利国利民之繁盛景象,然群星闪烁,学杂不如学精,士子们各有倚重,有心凭一家之精华,登仕途,报家国,却徘徊各流派间难以取舍抉择,单论秋试,时重儒家,时重法家,则定有举子因研读之失而名落孙山,更遑论秋试之下还有各级科考,确有使明珠蒙尘之嫌。”

先扬后抑,莲渊一番话说得殿中许多大臣频频点头,不愧是当朝状元。

“那你觉得该如何做?”司空明又是一问,眼中兴致正浓,显然不打算轻易放过莲渊。

“儒学立根,百家开叶。”莲渊立时答出,半分停顿也无,顾言生听得津津有味,手心却为他捏了把冷汗,唯有青冥悠闲自得,看着站在大殿中心身披月华之人,自斟自饮,醉花酿少了一半,眼底没有半点担忧,从第一问开始,他的渊儿便已经观了全局。

“为何是儒家?”底下有人发问,话已出口才发现自己逾矩,偷偷看一眼皇上没有不满追究的意思方才放下心来。

“因为仁、礼两字,乱世以法家为本,‘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方能凝聚民心,富国强兵,天下初平,则以农家为重,劝耕桑以足衣食,而今陛下励精图治,诸大臣尽心百姓,得以四海平顺,国泰民安,自当以理治国,儒学之中,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恰为所需。”


状态提示:相伴情长(十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