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苜蓿园>第 17 部分阅读

上的油漆,怎么说也会和原来的颜色存在色差,看上去就像衣服上打的一块块补丁。平时也就那样了,遇到检查时,有些舰上的领导为了取得好成绩,就让水兵大面积的涂漆。偏偏有些长喜欢这种面子工程。可是,这种大面积涂漆,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是非常不必要的,简直就是浪费。国家没那么富裕,军队很穷,油漆很贵,装备部的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很心疼。只是心疼还不行,部领导上下奔走、多方呼吁,强烈反对这种做法。竟也用了很长时间,才把这种现象杜绝。

潘明华副参谋长升任舰队副参谋长,郭部长也面临转业。

机关工作太清闲了,喝茶、聊天、看报纸。林东海最爱看的报纸栏目是招聘广告,他在找哪些是自己能胜任的职位。找来找去,没什么合适的。就算有合适的,他也不可能转业。不是他不想,是部队根本就不可能放人。按总政规定:军校本科生至少要在部队服役25年。林东海服役才不过十三年出头,还有一半的时间呐。现在是正营职、少校军衔,算一算,只要不犯大错,按年限自然升职,到25年时,他就该是正师职、大校军衔了。听上去不错,可细想一下不敢乐观。到那时,已经是44岁了,除了当兵,什么都不会。问题是,到了那时,就算是你不想转业,部队也不会留你。而转业到地方,能干什么呢?最好的去处不过是进机关,再弄个一官半职。可林东海不愿意这样,现在的机关工作已经让他厌倦了,怎么可能再到地方混日子。

他想做有兴趣、有创造性的工作,哪怕是艰苦的工作。从这一点看,机关是最糟糕的地方。死气沉沉不说,人际关系还复杂。

林东海还是怀念早期在潜艇上的生活。至少,在防救船上的工作也比机关开心。可是,人是不能为了开心而什么都不顾的。不进机关,老婆去医院没车坐是小事,住房、家属工作安排等等生活琐事,都不那么容易解决。

军事变革年代,很多军人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比如说全韧,尽管晚了点,但他现在还是当上了南救503船的船长。也有人对军队这个在和平年代逐步萎缩的职业失去兴趣,更不要说地方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冲击,军营大门外的世界更有吸引力,林东海就是这种时时打退堂鼓的人。

第八十八章 生活之路

周助理的老家是黑龙江农场的,和林东海算是东北老乡,同在机关,关系相处得不错。他1975年入伍,算是老兵了,机关上上下下的人都喊他老周。

那时的营级军官工资也就是一千元出头。老周的家属随军后就一直在部队做家属工,月收入四、五百快钱。俩口子都是农村出来的,勤劳、能吃苦,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变着法想挣钱。开始,周大嫂养猪,买了四五十头猪苗。到生猪快出栏时,部队来了文件,大院里不让养猪,眼看着到手的钱就这么打水漂了,周大嫂心疼的直掉眼泪。后来,他们有育树苗卖钱,哪里有人要绿化,就去给人家栽上,还得包活。海南的烈日下,周大嫂一趟趟去浇水,累得半死不说,皮肤也晒得脱皮。有了一点积累,他们又在部队门口开了一家东北风味饭馆,生意时好时坏,可就是这样,多少也能赚些钱。

周大嫂很羡慕肖云,舒舒服服坐在办公室里,一个月也能开三千来块钱。

可肖云已经对这份工作有些厌烦了,财务部里的人事关系复杂,有些人纯粹是凭关系进来的,不干活不说,还喜欢搬弄是非。

正好酒店隔壁新开了一家四星级大酒店,肖云想跳槽过去。她让林东海想办法去办。

这一天,林东海开着部长的公爵王轿车,来到了这家酒店。他把车子横停在总经理办公室小楼前的草坪上。保安看了一眼,见是军车,走下来的又是一个高大的校官,也就不敢说什么了。装作没看见是最好的选择。

正巧,从楼里走出一大群人,大都是西装革履,大腹便便。林东海迎头拦住一个人,问道:“请问老板在吗?”

那个人有些趾高气扬,他似乎不把眼前这个军人放在眼里:“有事吗?”

林东海一眼就看出这不过是个办公室主任之类的人物,他口气硬了起来:“你是老板吗?”

“我不是。”那人口气顿时软了下来,“这位是我们林总。”

一个瘦小、却不失精干的人从人群中走了过来:“我姓林,请问有什么指教?”

“哦,幸会,我也姓林,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到办公室谈吧。请。”

林东海跟随林总走进他的办公室,没等落座,便把手中的档案袋举了起来。

“我是来给你推荐个人的。”

“哈哈,什么人啊,值得你这么郑重其事的。”

“我老婆。情况都在文件袋里。”

林总打开文件袋,仔细看了起来,他一边看一边点头。林东海心想,看来有门儿。

“你老婆的条件真是不错。可更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你这份材料。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彩、最有说服力个人求职材料了。”

“我老婆是大学的高材生,准备这样的求职材料,对她来说还不是小意思。”

“行了,叫她抽空过来,我们当面谈谈吧。”

“那谢谢林总了。你忙,我不多占用你时间。”

“好呀,有空就过来坐坐。”

当林东海告诉肖云事情办成了的时候,肖云不相信。

“人家只是


状态提示:第 17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