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得一钱篇的原文是说,熙宁中,尝发地得大钱三十余千文,皆顺天、得一。当时在庭皆疑古无得一年号,莫知何代物。予按《唐书》:史思明僭号,铸顺天、得一钱。顺天乃其伪年号;得一特以名铸钱耳,非年号也。大钱,也称重钱,指较重的钱,即面额较高的钱。史载史思明所铸大钱,一枚当开元通宝一百枚。史思明,为唐代安史之乱头目之一。759年自称帝,后被其子所杀。杂史记载史思明初铸得一元宝钱,旋以部下言得一不吉利,又改为顺天元宝。其钱在乱平后无用,被收集铸为佛像,而流落民间者尚多。全篇文章翻译过来,意思大概是说,熙宁年间,曾因掘地采集到大钱三十多贯一贯为一千枚,都是顺天元宝和得一元宝。当时朝廷诸臣都怀疑古代没有得一年号,不知这些钱是哪个朝代的。我检查《唐书》记载:史思明僭越称帝号,铸顺天、得一钱。顺天是史思明伪政权的年号;得一只是他所铸钱的称谓,不是年号。透光镜篇的原文为,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余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透光鉴,在本文中指可以在镜面反射日光时把铜镜背面的文字或图案映射出来的一种铜镜,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发明创造,一般认为西汉时已有制造。考古界把这种铜镜称为透光镜。承,是指接的意思,在本文中是对着日光的意思。透,为透射的意思,在本文中是反射的意思。了了,是指清楚的意思。原,为推究根源的意思。差,是指略微的,比较的意思。意,为推测,猜想的意思。全篇文章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说,民间流传一件透光的铜镜,镜的背面有铭文,共二十个字,字体极古老,不能识读。用镜面接太阳光,铜镜背面的花纹及二十个字就都透射在屋壁上,十分清楚分明。有人推究这一现象的道理,以为铸铜镜时,薄的地方先冷,而背面有花纹及文字的地方要厚一些,这些地方冷得慢,铜就收缩得多一些;花纹虽在背面,而在镜面上仍然隐约存留着它们的痕迹,所以在日光照射下就显示出来了。依我所观察,这一现象的原理确实如此。然而我家里有三面铜镜,又曾见到他人家里所藏的一面,都是一个样式,纹饰图画和铭文字体几乎没有丝毫的差异,形制都很古老。而只有这一面能够透光,其他镜子即使最薄的,也都不能透光。”


状态提示:第791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