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唐潜龙>第三百一十四章 杭州刺史

天宝十二载十二月中旬

在长江的河道上,一般官船正顺江而下,一名年轻人站在船头上嘹望河面上。

“将军,看开一点,现今朝政奸相当政,总有一天国家会败在这些奸人手中!”

这时一名年轻小将来到年轻人身旁,语气愤愤不平。

“不要再叫我将军了,现今本官是杭州刺史了!”

一脸平静之色的年轻人听了身边小将的不平语气安慰着。

这名年轻人正是刚从南诏战事中结束的南征军副将李兴,为什么南征军副将李兴会变成杭州刺史?

原来在那日南诏王阁逻凤举国投降后,李宓率大军控制太和城。随后唐军在城中各处张贴公榜,言明唐军乃王师,不会欺负老百姓。在唐军一连串的动作下,太和城老百姓害怕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开始开始正常生活。

唐军将南诏王宫财富搜刮完后,便把王宫霸占了,当成唐军帅府。李宓将阁逻凤关押在一处殿中看守,等候朝延处置,李宓又将南诏官员亲吐蕃一派的官员全部斩杀,留下亲唐派官员协助自己安定南诏。

李宓又派李兴去负责南诏军的整编工作,李兴借唐军大胜之余威,在南诏军中进行强行整编。李兴将南诏各军所有将领全部互调,以保证南诏军短期翻不起什么大浪!不过,李兴知道唐朝压制不了南诏多久,因为一旦唐朝内部爆发安史之乱,那唐朝定然无法压制南诏。剑南道定然会将驻南诏的军队给撤回,那南诏肯定会趁势复国,重新建立南诏国。

另外唐军众将都知道此战后,留下唐军在南诏震慑南诏反叛和复国势力。但在驻军人数上,众将和李兴爆发了严重分歧,其他将领都提议,在南诏留军五万,用以震慑南诏反叛和复国势力。

但李兴却提议,留军人数不要过万,最好留一万在南诏,剩余七万五千大军在姚州驻扎,负责监视震慑南诏反叛和复国势力。一旦南诏国内有变,姚州立即派大军前往南诏镇压叛乱,还有安史之乱不久之后就要爆发,到时侯唐朝自顾不暇,谁还管南诏驻军。到时侯失去朝廷支持的南诏驻军只会二条可走,一是在南诏复国势力和吐蕃援军夹击下,被南诏和吐蕃联军击败甚至甚至全歼。二就是突围南诏返回剑南道。

于是将五万大军放在这么危险的地方上,倒不如将五万大军和剩余一起驻守姚州。一旦日后唐军内部爆发安史之乱,这姚州近十万大军退可率军进入中原共抗叛军,进可保剑南道百万老百姓安全,抵挡复国成功的南诏军侵扰剑南道。

李兴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唐朝大局和这五万士兵白白牺牲在这片南诏土地上。可这几名将军如何能明白李兴的良苦用心,也许当安史之乱爆发后,这些将军也许才能明白当初的用意。

最终拍板权还是在李宓手上,但这时的李宓脸上却表现出难为之色。其实就连李宓心里也赞同这几名将军的提议,因为李宓自从经历天宝十年南诏之战唐军惨败后,就深刻明白南诏具有非常强的军事潜力。若不派重兵看守,恐怕不出几年,南诏肯定掀起大规模复国军事行动。若留军少了,恐凭这些军队无力及时镇压叛乱。

但李兴的话,李宓又不得不重视,因为从这场南诏之战开始,李兴就处处展现出惊出的判断力和预判性。可以话这场南诏之战若没有李兴,此战胜负尤未可知,即使唐军最后胜利,也绝不会这么快便拿下南诏国。

在为难之中的李宓忽然想起,李兴能从以前的战争史中细节推演出我军极有可能爆发瘟疫,从而在战前汇集名医提前研制出治疗这种瘟疫的药物。那李兴肯定是发现了留重兵在南诏的危险性,只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不能说明。

想到这,李宓做出最终的决定,采用李兴的提仪。但李宓在李兴的提仪上多增四千兵力,总共留南诏军一万四千将士,这一万四千将士将担负起监督震慑南诏国内反叛和复国势力的重任。

一万唐军驻扎太和城,二千唐驻守龙首关,二千唐军驻守龙尾关。

随后众将商议留那支部队在南诏驻军,熟知未来历史进度的李兴,自告奋勇主动提出由自己率前军一万四千将士留镇南诏。李宓对其它将军留镇南诏不放心,由李兴率军留镇南诏,李宓可以说是真正放下了。凭李兴的才能,仅凭一万四千将士足以镇压南诏国内反叛和复国势力,但谁知人算不如天算!

在解决这些后,李宓立即写捷报派士兵快马加鞭赶赴长安城报信。

此时的长安城唐廷已被杨国忠彻底掌握,这份南征军捷报送到杨府后(在李兴率南征军离开长安城一个月后,掌握朝政的杨国忠将公文办公搬到自己府中处理办公)。杨国忠看到南诏被灭后,非常高兴,这个仇终于报了,而且此战是由自己提出的,此灭国之功自己有份。

但随后,杨国忠发现捷报中点出李兴乃是灭南诏首功,这点令杨国忠非常不高兴,再加上大儿子杨暄的怂恿。杨国忠擅自更改捷报内容,将李兴的首功内容划掉,将李兴所立之功全部归功于李宓身上。另外杨国忠还倒扣屎盆子,将小刘庄之战剑南军溃败的原因归咎于李兴。

随后,杨国忠拿着这份更改过的捷报送给圣上唐玄宗,果然不出杨国忠所料,崇尚开疆拓土的唐玄宗看了捷报后非常高兴。

唐玄宗当即封赏李宓为剑南道节度使,其余各将领各有封赏。同时,唐玄宗还看到此战唯一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四章 杭州刺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