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墨香>128 问此行 是耶非 下

平皋县,盟军大营。

陆翊、卢植随袁绍使者抵达营门,立即分头行事。

此时袁绍牙帐之中,麾下诸将全都不在,只有王匡、逢纪、许攸作陪。

听闻陆翊抵达大营,袁绍领众人亲自迎出帐来,与陆翊把臂而行,引到座中,这才开始谈起正事。

“牛辅大军来袭,白波军势单力孤。”袁绍神色一凝,肃然道,“如今河内诸将,以子羽最为善战,劳烦大驾,实在迫不得已啊!”

他出生于本初元年(公元146年),年长陆翊十八岁,上来就以表字相称。

王匡在一旁开口道,“沙场交锋,临阵退敌,非子羽莫属!”

“董贼残暴,人神共愤。”陆翊沉声道,“陆某可以出战,但尚有几个条件,还需将军应允!”

“呃~?”袁绍不动声色道,“子羽不妨道来!”

“其一,野王、泌水接纳白波军妇孺伤残者十万,实为极大负担,需要将军调拨粮秣支援!”

此前,陆翊已经派人向袁绍申明此事,但一直没有答复,眼前袁绍有求于他,自然趁机再提。

“如今盟军劳师远征,粮、草俱都紧缺。”袁绍面露难色,望向王匡道,“公节可否代为支援一二?待韩文节运来补给,自当返还。”

袁绍这是典型的光占便宜不付出,白波军投效的是他,最后出力的却是陆翊、王匡、韩馥等人。

王匡选择依附汝南袁氏,自然不会让袁绍难堪,当即道,“郡内虽然不算富裕,但既然子羽开口、将军下令,王某愿意调拨粮秣五万石。”

当时一石粮秣,若非作战青壮,大约可供一名成人消耗两月,五万石可以支持十万白波众消耗一月有余。

虽然并未达到陆翊的预期,但王匡所说,确实也是实情。

“其二,王府君所拨千余郡兵,尚需留守维持秩序。陆某麾下作战人马不过五百,还请将军调兵相助!”

陆翊这个问题,袁绍知道无法绕开,不由望向王匡。

“既然如此,王某再拨一千五百郡兵,交由子羽全权指挥。”王匡虽然不通武事,倒也不失一郡太守的气魄。

“只怕不够!”陆翊微微摇头,向袁绍道,“听闻将军麾下有颜良、文丑二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可否借用?”

袁绍一听,面色顿时十分难看。

倘若他愿意让颜良、文丑等人出战,又何须劳烦陆翊?但如今平皋并无战事,一时之间,袁绍竟然不知如何拒绝。

正在尴尬之际,帐外刘备求见。

袁绍一听不由大喜,急忙道,“快请玄德进来!”

刘备踏入帐内,目光在陆翊身上略一停留,随即望向袁绍道,“听闻将军欲对牛辅军用兵,刘某特来请战!”

他这时候赶来请战,自然是恩师卢植的意思。但刘备本身也很乐意,他决然放弃高唐县的优渥环境,正是为了来到沙场,建功立业。

“眼前正是用人之际,玄德既然请战,袁某岂有拒绝之理!”袁绍如释重负,欣然道,“子羽,就由玄德率本部人马,随你前去!”

陆翊久居羽林北骑校尉一职,刘备为别部司马,自然以前者为首。

王匡在一旁道,“子羽,玄德麾下有两位结义兄弟,武艺绝伦,足以相抵颜良、文丑二将。”

他这话本是好意,但听到袁绍耳中,却隐隐有些不快。

“能得玄德兄相助,大事可期!”陆翊与刘备相视一笑。

袁绍心事一去,也感轻松。

“如今只剩最后一个问题。”陆翊望向袁绍道,“此次作战,陆某希望以将军的旗号行事,以壮军威!”

他这番话背后另有缘故,但袁绍听了却十分舒坦,多年以来,首次对陆翊这个墨家传人生出些许好感。

“子羽但用无妨!”袁绍颌首道。

------------

河东平阳,南匈奴军驻地外。

于夫罗、呼厨泉两人策马扬鞭,来到汾水西岸停下,遥望东南方向。

呼厨泉首先道,“河内战事将起,却不知谁能胜出?”

“白波军与牛辅军作战数月,损失不小。”于夫罗并不正面作答,转而道,“郭太率部投效关东盟军,本该将祸水东引,如今却驻留河阳,殊为不智!”

河阳濒临大河,距离孟津港不远,白波军驻扎在该地,对雒阳造成直接威胁,必然成为牛辅军的首要攻击目标。

“郭太与那袁绍之间,或许另有甚么约定?”呼厨泉猜测道。

“所谓约定,必须实力保障。”于夫罗神色不屑,冷然道,“倘若兵力大损,也就丧失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此前南匈奴内乱,汉廷束手旁观,对于夫罗的打击显然不小。

他与其父羌渠单于选择支持汉廷,不惜多次发兵相助,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不仅心生怨恨,心态也难免有所改变。

呼厨泉忧虑道,“倘若董氏、袁氏分出胜负之后,我等再行投靠胜出一方,只怕难得重用,复国之事仍然渺茫。”

“不得重用,总是好过实力大损,彻底沦为他人附庸。”于夫罗道,“有此想法的,恐怕不止为兄。”

“呃~?”呼厨泉面露疑惑。

于夫罗嘿然笑道,“并州张杨,既不依附董卓,也不投效袁绍,如今带兵驻扎在上党一带,只怕也在待价而沽。”

呼厨泉眼神一亮,“既然如此,兄长何不与张杨联合,互为臂助?”

他阅历虽浅,头脑却十分灵活。

“为兄早有此


状态提示:128 问此行 是耶非 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