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龙御晟还没有醒来,她拿着手机看小说,很久没有看小说了,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上课的时候,偷偷看的那种小台言,觉得很有趣,想起来都是一种青春的回忆。

隐隐约约记得一个双胞胎的故事,十分深刻,可是却不记得大概剧情了,男女主的名字都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开头是在一个酒吧里,女主和姐姐是双胞胎姐妹,但是却截然不同,妹妹很纯情很善良,而姐姐完全相反,抽烟喝酒纹身,交很多很多的男朋友,姐姐在酒吧勾引男主没有成功,男主却阴差阳错的把妹妹当作了姐姐,带着姐姐回去到家里惩罚了女主。

后面的剧情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一直在她的脑海里,像是一份执念一样。她发誓一定要找出这个故事好好重温一下。

开始在网上搜索。

即使过去了再久。即使年纪再大,对于玛丽苏浪漫的东西还是向往的。

找了好大一会儿还是没有找到,有些沮丧,不放弃继续搜索,又搜索出来和玛丽苏有关的资料。

她对这个十分感兴趣,认真的看了看。

不止玛丽苏,还有同人苏,算是涨知识了。

极端情况在于作者不仅苏、拆官配、ooc角色还喜欢抹黑原著角色——例如黑女主,她们的黑法往往是套上原作中未出现或表现并不明显的莫须有罪名,写一些原作女主一般不会去做或是原著全文没做过的事情,例如原著女主背后设套陷害同人女主,把同人女主推下楼或背黑锅赶出门等等。

然而这类作者最大的通病都是一边说原女主多么柔情可欺多么楚楚可怜,一边往原著女主身上套上恶毒女配惯有的buff;一会说原女主肆意开挂、情人无数,自己笔下的同人女主却在桃花满天飞、后宫三千的时候强行解释其中的“理所应当”。黑原女主不仅可以让自己笔下的女主名正言顺抢走男主男配,还可以自由发泄自己对原著女主的不满与偏见,成为一些站队半边倒的同人段子作者、读者最喜欢的做法。

夏若雪一边看一边隐忍着笑意,觉得说得不错,看得津津乐道,有人创造了这个东西,自然就有人爱看。

她也是爱看小说的一员。

看着看着,发现还有一个伪反苏,由于某些伪苏文的误导,这类很多所以单独提出。

大多数是自认为脱离玛丽苏的青少年男女,其实不然。不一定会去写文,但在文里一般会以喜欢某个配角为由而把主角贬得一文不值,即使配角比主角还恶毒、杀人如麻,他们依旧喜欢配角。相比苏粉他们显然认为自己是对的,以反苏为借口不分青红皂白对一些作者及其作品进行攻击的读者。不会以温和的口气去教育,而是直接就去嘲讽,很少做到真正的脱离苏。

另一则是其他文的粉丝,对于同类型的文通常不认同,通常在讨论一篇文的时候他们会说:我还是去看xxx的文吧。可以看出他们是想推荐,毕竟一文的粉丝通常都会讨厌的另一文,所以还是先审视一下自己吧。

她觉得真正苏的男人是少之又少,看了一眼身边的龙御晟,好在龙御晟就是难得的很苏很会撩的那一类男人。

在她看来,真正的苏,是男人的一种细心体贴,懂得照顾女孩子,能够给女孩子安全感,在外霸气,在家柔和,在妻子和女儿面前,能做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责任感就是一种最迷人的苏。

然而人无完人,有些人心地好。却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不够好,有些人对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好,对自己的父母却不好。

拥有一个完美的端正的人格,才是最让女孩喜欢和追求的苏感。

她这个也是一种追求完美的心理论。

追求完美的心理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实际生活中却难以拥有绝对的完美,一位女士再漂亮,她也无法倾国倾城,一段爱情再动人,它也无法真的感天动地,玛丽苏电视剧则填补了这种心理:女主角总有一处是完美的,她或者才智过人,或者相貌动人,最重要的是,女主角的完美爱情不会有柴米油盐。

玛丽苏电视剧的流行,实际上在心理学上来讲,与yù_wàng有关。受道德lún_lǐ的束缚,以及现代社会所限,人类真正的yù_wàng是无法获得绝对满足的,女人再美,也无法得到所有男人的爱;生活再富裕,也无法真正做到十指不沾阳春水;爱情再幸福,也没办法像玛丽苏电视剧里那样历经磨难终不悔……而这些对一切美好的无止境的yù_wàng,最终都会在玛丽苏电视剧中获得虚拟的满足。因此,除非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否则一般来讲对现实生活越不满,yù_wàng越难以满足,玛丽苏的心理就会越严重。

生命中的遗憾可以在戏中获得安慰,体现了一种心理补偿,现实生活中这么完美的女孩不多,塑造一个出来可以满足男观众的渴望,也满足女孩子的梦幻心理。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所专家胡慎之也认为,“玛丽苏”热折射的社会心理是多元的,“无论是作者还是观众都有一颗少女心,她们有很多未竟的梦想,生命中有太多不能自我实现的遗憾,可以在戏中获得安慰,体现了一种心理补偿”

玛丽苏称霸荧屏多年,但是玛丽苏式的自恋,并非它的原罪。同时,人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够走上人生巅峰。举个例子,男生们比较爱看武侠小说,里面的主角多半英俊潇洒,武功天下无敌,这也是


状态提示:第618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