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0章

朱子安虽然先前就几乎猜到了李清扬的出身,但在衙门里可没敢当面问出口,直到此刻才从宁子敬这里得到了证实。

不过猜是猜中了,朱子安却并没有丝毫的快意。想想二十几年前就有锦衣卫百户主动投效海汉,这实在不是什么能让他感到开心的事情。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由皇帝亲自指挥的侍卫亲军,个个都是军中精英,百户更是其中百里挑一的能人,身份地位远非普通官员可比,怎么就会放弃一切投效了当时尚未发达的海汉,这样的选择让朱子安实在有点想不通。

虽然想不明白其中关键,但朱子安还是保持了理智,没有就此追问下去。他来了海汉这么长的时间,早就知道安全部就相当于是海汉的锦衣卫和东厂,李清扬当初叛国投敌,加入海汉安全部的过程必定涉密,这种事情可不敢随意打听,而且在场这些年轻官员在事发时说不定还没出生,他们也未必知道当年的内情。

但海汉安全部策反了李清扬这样的人物,还任命他负责对明情报工作,这种安排毫无疑问大大丰富了海汉对付大明的手段。宁子敬说李清扬在海汉效力期间“功勋卓著”,可想而知这些功劳是来自何处了。

朱子安虽然不熟悉安全情报领域,但也能想到李清扬在中间所起到的作用。这些年不知有多少大明的探子不声不响地折在海汉,又有多少海汉的眼线在他的指挥之下成功潜伏,协助海汉蚕食大明版图。此消彼长之下,也就难怪大明的情报机关在遏制海汉扩张的过程中并无多少亮眼表现了。

朱子安虽然没有出声,但眉头微蹙的神情却暴露了他的内心感受。坐在对面的陶弘方注意到了这个细节,笑着劝道:“子安,大明与我国的竞争已经分出胜负,过去种种,就不必再介怀了。再说天下大势走向,又哪是一两个人就能左右得了的,没了李清扬,也还会有张清扬、王清扬出现。”

石成武也肃然道:“彼时彼刻的李清扬,或许正如此时此刻的你,只是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罢了。顺应时势而动,这不是什么过错,我相信后世也会对这样的选择给出正面的评价。”

朱子安歉然道:“两位兄台说得对,是在下狭隘了。天下大势已定,再去追溯这些几十年前的细节,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的确该早些放下才是。”

哈建义问道:“子安,你这位上司,对待你的态度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朱子安应道:“李大人态度谦和,对我提出的不明之处也颇有耐心地作了指点,并无不妥之处。”

哈建义手掌一拍道:“那不就妥了!他若是忌惮你的身份,有意为难你,又或是故意怠慢你,那就是他的问题,兄弟必定替你出头讨个公道。既然没有这些状况,那你也别多心了。”

哈建义虽然是个粗人,但这番话说得直白在理,而且表明了要为朱子安撑腰的态度,这让朱子安心里好受了许多,连忙拱手道谢。

宁子敬道:“这位李大人以心思缜密,处事公允著称,想来也不会故意为难你。而且他在处理对明事务方面经验丰富,子安你有不明白的地方,的确可以多多向他讨教。”

朱子安道:“说到讨教,我也正有一事不明,虽然先前问过李大人,但在下实在愚钝,未能完全理解他的指点。各位兄台若是能为在下解惑,朱某感激不尽。”

陶弘方好奇道:“你且说来听听,若有疑难处,大家便一起合计合计。”

朱子安便将自己上任后所审阅的第一份卷宗内容择要说了一遍,不过他还是很谨慎地略去了曹崑等人的具体信息。这倒不是担心在场这几人泄密,而是不想让这些同伴认为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连保密条例的基本原则都不懂。

石成武率先表态道:“这不是我们不想管,实在是管不过来。正如李大人告诉你的情况,漕运事务因为涉及地域太广,协调管理颇为麻烦,所以东海大区这边暂时没有直接插手。”

石成武接着便向众人说明了一下具体的情况。这内河漕运南始杭州府,北至顺天府,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通航里程达两千多里,客观上的确需要一个专业衙门来管理这套运输系统。

而目前仅有浙江、山东境内的部分航段,是处于在海汉直接控制的区域内,仍有大部分航段是在海汉控制范围之外,必须依赖于漕府衙门的调度和保障。海汉就算要接管漕运,也仍会严重受限于地域,冒然行事甚至反而会阻碍整个漕运体系的运转。

漕运一旦暂停,就意味着贯通南北的廉价物流体系中断,物资跨地域输送的成本和时间都将会急剧增加,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而维持漕运体系的运转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海汉要对旧有体系取而代之,那可不是派几个官员去漕运衙门坐堂就能解决。

所以就算漕运体系中的种种弊端在当下这个特殊历史阶段都开始暴露出来,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原本的正常运转,海汉也还是没有对其采取干涉措施。这样的态度其实跟大明很相似,既然屋还没塌,那就睁只眼闭只眼,将就住着呗。

石成武对漕运体系状况的说明要比李清扬详细得多,朱子安听了之后,的确也解开了心中的许多疑问。

但他听石成武这意思,海汉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处理漕运体系,忍不住问道:“漕运乃是国之命脉


状态提示:第2770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