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米沙鄢群岛,仍有至少十处左右的西班牙殖民点。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仍是我们多次进行过清剿行动的宿务港。”

方鹏抬手指向地图上宿务岛所在的位置:“在1638至1643年期间,我们曾针对宿务港组织过至少三轮的攻势,虽然我们在每一次行动中都取得了胜利,但由于距离遥远补给困难,我们难以在当地实现驻军和长期占领,所以每次行动结束之后,我们都是主动撤离了该地区。而西班牙人也很有韧性,我们一去他们就往内陆撤,我们前脚一走,他们后脚就跟着回来了,用游击的方式耗费我们有限的时间。”

“最近十来年,考虑到军事打击的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我们逐渐降低了对米沙鄢群岛采取军事行动的频率,所以西班牙人在当地的殖民经营状况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据我们掌握的数据,目前仅在宿务一地定居的西班牙移民,就可能有万人上下。”

“另外在更南边的棉兰老岛地区,西班牙人还有至少四五处经营规模比较大的殖民港。我们判断在菲律宾群岛中南部地区,西班牙移民可能已经达到了三万人左右的人口规模,这已经接近了战前的水平。”

在西班牙殖民者兴建马尼拉城之前,宿务便是他们在菲律宾群岛的主要基地,其经营时间甚至比马尼拉还要早半个世纪,迄今已有一百余年了。当年西班牙殖民当局战败丢了马尼拉之后,便将行政中心向南迁回到宿务。

当地距离马尼拉的海上航程约有一千五百里,说远不远,武装舰队全速行驶,大概七八天就能抵达,但说近也不近,这个距离已经大大超出了马尼拉当局的实际控制范围,大规模军事行动严重依赖后勤补给,这么长的海上补给线,即便强如海汉也很难做到让军事行动长期持续下去。

要从军事角度击败西班牙殖民武装,海汉在二十年前就能做到,如今也不会有太大的悬念。但击败和清剿是两码事,只要海汉没有在该地区实现长期驻军,就不太可能将西班牙人彻底逐出该地区。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得先彻底改变之前的应对策略。

在场的三位高官对于这样的情况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讶,因为这样的情况本就是在他们默许之下逐步形成的。

不管是节约军费开支也好,有意养寇自重也好,总之马尼拉当局需要有这样一个外部对手的长期存在,作为自己保有一定规模军事力量的理由。

直到什么时候执委会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支持吕宋大区向南扩张,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这个对手清理出局了。马尼拉当局等了将近二十年,终于等来了这样的时机。

邱元这时候插话道:“方鹏,你讲一讲西班牙人目前的武装水平。”

方鹏点头应下,接着说道:“相比二十年前,西班牙人的武装水平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以传统的风帆战舰为海上武装的主力。他们在菲律宾群岛南部大概保有两支武装舰队的编制,大小战船共计在三十艘左右,分别驻扎在宿务港和棉兰老岛北部的卡加延德奥罗港。”

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不小,但西班牙战船的战斗力跟海汉战船相比,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而且当初战败的时候,西班牙殖民当局失去了绝大多数的战船,现有的船只有一多半是在战后这些年逐步攒出来的。

所以最近这些年西班牙人极少会主动挑起事端,也不会让战船驶入海汉控制的海域,避免让这些得来不易的武装力量遭受损失。双方有着难以化解的宿怨,但近些年的武装冲突频率反而在大幅降低,这也算是一个奇景了。

方鹏继续说道:“至于陆上的武装力量,因为西班牙人在当地的驻军编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制,所以具体的兵力比较模糊,我们只能估算大致在三到五千人之间。单兵武器仍是以燧发枪为主,火炮基本也还是旧式的铸铁炮。宿务港的岸防炮台以前被我们反复摧毁过几次了,后来西班牙人就没有再对其进行修缮了,基本上是放弃了远程岸防火力。”

西班牙殖民当局下属的武装部队并非正规军,编制也比较混乱,往往是在某个殖民地任命一位军官作为当地的驻军指挥官,拨付一定数量的武器和军费,然后便让其自行在当地组织训练军队,负责维持当地的治安和对外防御。

这些指挥官的专业水平有差异,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不同,组建的地方治安军自然也是有强有弱。有些地方可能就维持着百十来号人的治安部队混日子,而有些地方却有上千人规模,兵种齐全,训练有素,以作战为目标的准正规军。

军情局对此的评估是,殖民当局的地方武装实力参差不齐,再加之分驻各地,信息传送不畅,缺乏统一的作战指挥体系,很难调动部队协同行动。至于主动发起跨地域作战,那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以海汉军的作战水平和机动能力,完全可以在西班牙人反应过来之前,对其逐个击破。不过由于西班牙人的殖民点比较分散,相关的作战任务需要海军予以全力配合。

而且从过往西班牙人的应对策略来看,他们很可能会在遭遇海汉军打击时选择避而不战,这将大大拖慢海汉军的行动,需对这样的状况有所准备。

哈鲁恭听到这里也开口插话道:“打得过但剿不灭,这是我们长期以来都没能解决好的问题。不过这次既然我们下了决心要占领这


状态提示:第2929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