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1625冰封帝国>第四十八章 半岛之殇(6)瓦拉几亚救援战(中)

罗继志猜得不错。

在探知前来援救布加勒斯特的援军只有三万骑兵时,艾哈迈德顿时没有那么着急了。

但在那三万大军里还有接近一万大夏国的骑兵,这才是让艾哈迈德忌惮的力量,饶是如此,他手下有十万大军汇聚在布加勒斯特以南、多瑙河以北宽约一百里,长约五百里的地带上,其中的骑兵更有五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军团之间完全可以互相照应。

在自己的父亲老寇普洛鲁准备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瀚海军大战一场,并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后,没想到大夏人根本就没有返身与他们纠缠,而是在打破了他们的火船计,大大方方北上,从黑海扬长而去后,让老寇普洛鲁的计划完全落空。

帝国最近二十年储存的火攻船一朝全部失去,虽然帝国已经下令黑海北岸的城堡以及巴尔干半岛诸港口城市正在大力建造新的船只,但一下失去这么多的火攻船,这在帝国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就算以前与东罗马帝国大战时也没有出现过,这让帝国内部立即产生了两个反应。

一个自然是对老寇普洛鲁的指责,虽然在击败威尼斯人、内部耶尼切里叛军、波斯人后,老寇普洛鲁的威望已经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但在倾尽全力的情况下还是让大夏人跑掉了,还是在大夏国皇帝可能在船队里面的情况下,这让老寇普洛鲁的政敌有了攻击的借口。

不过老寇普洛鲁的威望不是一朝就可以失去的,在真实历史上,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女婿先后担任大维齐尔长达几十年一直到十八世纪初期就可以看得出来,帝国对寇普洛鲁家族的倚重还是十分明显的。

另一个自然是对火攻船的疑虑,国内立即产生了一种要不要继续大量制作火攻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有主张继续建造火攻船的,因为帝国坐拥几百里的海峡,眼下只是碰到了实力太过强横的大夏人,若是老寇普洛鲁的计划用到欧洲人或者波斯人身上,估计早就大获全胜了。

也有全面否定火攻船的,建言要向大夏人看齐,研究他们那种机器船,再不济也要研究欧洲人眼下方兴未艾的战列舰。

就在他们在国内议论纷纷时,帝国最重要的属国克里米亚汗国遇到了两百年来最大的危机。

在目睹了大夏国大大咧咧冲破封封锁而去后,老寇普洛鲁也有些心灰意冷了,这一次,他没敢派出大量桨帆船经过黑海去支援克里米亚,而是选择了大夏国的盟国罗马尼亚。

有些围魏救赵的味道,算是聊胜于无。

至于帝国留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城堡以及亚速城,老寇普洛鲁已经有了让大夏国放手来攻,多少消耗一些大夏国的实力后再慢慢撤回来的心思。

但大夏国在短短半个月里攻占大城刻赤的消息,而自己的伤亡并不大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后,他的心思又变了——刻赤堡若是让奥斯曼人来进攻,在没有乌尔班大炮的情况下,他们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攻克!

他决定在大夏国在彻底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之前在欧洲在大肆劫掠一把,否则等大夏人缓过神来,有了足够的军力和精力来应对自己时就晚了。

老寇普洛鲁的这个决定不用说又在国内造成了轩然大波。

故此,当艾哈迈德带着大军来到罗马尼亚时,虽然主要是为了劫掠,不过若是遇到并不众多的援军并能一战而胜之,多少也能为寇普洛鲁家族挽回一些颜面。

眼下,年仅二十四岁,毕业于伊斯坦布尔神学院,修习神学以及波斯诗歌的寇普洛鲁家族最杰出的代表艾哈迈德也是这么想的,当他带领大军突入罗马尼亚境内后,他将三万骑兵全部放了出去,而在自己身边一直保留着两万人的西帕希精锐,这是一支融合了欧洲、突厥、阿拉伯骑兵战术大成的精锐骑兵。

其中有甲胄的重骑兵占一半,剩下来的有火枪的骑兵和只有弯刀的轻骑兵,不过都是常备军,战斗力可不是部族骑兵可以比拟的,这样的组合可攻可守,加上两万精锐耶尼切里,四万精锐,无论是单独对敌,还是分开御敌,都不是在短时间里能击败的。

于是,在得知援军已经进入到瓦拉几亚后,他并没有按照罗继志预想的那样交替掩护撤退,而是让剩余六万大军交替掩护押着俘虏、物资的大车队去康斯坦察、瓦尔纳,自己却慢吞吞地在布加勒斯特附近磨蹭着。

当他得知敌人的援军竟然分成三股,最小的一股朝着布加勒斯特赶来,大股骑兵朝着康斯坦察奔来时,他立即下令寇普洛鲁家族唯一是军人出身的将领、此次北上劫掠的副帅、他的堂兄阿卜杜拉带领剩余三万骑兵中的两万朝康斯坦察赶去,而自己准备就在布加勒斯特附近以四万大军围歼前来的那一万援军!

当然了,在此时的通讯条件下,当艾哈迈德得到这些消息时,罗继志、伊万博贡联军已经进抵到康斯坦察附近了!

此时,罗继志也得到了了布加勒斯特附近的敌军并没有走远的消息,并得知眼前的康斯坦察港附近只有一万步军。

“伊万”

罗继志将博贡叫过来。

“去往布加勒斯特附近的力量还是太过薄弱了,我的步军旅倒并不需要担心,按照我瀚海军的规制,当单独一个步军旅在野外行军时,会有一百侦骑前出至少三十里探查,在多瑙河平原上,前出五十里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旦遇敌,步军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半岛之殇(6)瓦拉几亚救援战(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