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武灵王篇2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中山国可伐也

赵武灵王在北疆代郡,秘密锤炼铁骑。邯郸送来一份紧急文书:秦国攻伐韩国宜阳。

中原战事又起,天下又不太平。赵武灵王为了应对突发的状况,将锤炼铁骑的任务,交给了赵固。

摆在赵武灵王面前,又是一个选择题。

秦国攻韩,只有a、b两个选项。

a救,b不救。

韩国是赵国的盟友,韩襄王还是他的大舅哥。秦国攻韩,于情于理,赵国不救,这说不过去。

若救,就会面临一个难题。

赵武灵王调整北上进军胡地的战略,也将发生变动。刚有起色的铁骑训练,也会戛然而止。

就在赵武灵王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得到了韩襄王的答案:韩襄王要靠自己的力量,守卫韩国。

现在,就来简单介绍一下,韩国的中兴之主韩襄王。

公元前312年,韩宣惠王甍。韩质子仓从秦国归国,继承王位。

韩襄王也是韩国第二代王。

韩襄王继位至今,励精图治,勤于政务。韩国在他治理下,国力也有了起色。

此战,是他继位以来第一战,也是他和秦武王之间的首战。

韩襄王也想利用此战,树立自己在韩国至高无上的威信。

韩国和秦国相比虽然弱了点。但,韩国还没有弱到,被秦国欺负了不敢还手,任人宰割的地步。

秦武王是个厉害的人物。

韩襄王也不弱。

秦国想要打下韩国,没那么容易。

韩襄王为了韩国,主动请缨去秦国为质,有胆识,有魄力,是一个合格的王。

赵武灵王相信那个男人,能够靠一己之力,抵挡秦军前进的步伐。

至少,在短时间内,韩国不会输给秦国。

韩襄王要强,选择靠自己。

赵武灵王也不用去思考救与不救这个问题。

他要做的就是专心干自己的事。

当然,他也要关心韩国的战事。

宜阳之战,历经近六个月,最终韩国战败,秦国获胜。

韩国输了,战局不利。

朝臣:求和。

韩襄王:不干。

韩襄王执意和秦国开战,并不是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勇。

那是因为宜阳,对韩国真的很重要。

宜阳是韩国连接上党、南阳和新郑的中枢。

宜阳被秦国占据,韩国被一分为三,其国力必将大大减弱。秦国得宜阳可以任意攻打韩国,吞并韩国疆土。韩国就会沦为不如宋、卫小国。

宜阳有失,韩国难存。

此战,韩襄王输给了秦武王。为了韩国的将来,他愿意背负一切,赌上一切。

韩襄王一边与秦国开战到底,另一边向诸侯求助。

赵武灵王得知韩宜阳城破,也是寝食不安。

宜阳城方八里,韩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加之楚七万之众,临山而救之。秦攻五月,不克,将士折损大半,士气低靡。

赵武灵王得知秦国反战之音一波高过一波,秦武王也有撤军之意。不过十日,剧情反转,秦国竟然攻破了宜阳,斩首韩军六万。秦武王击败了韩国,还打上了周天子的主意,这还了得。

赵国宫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讨论的主题:救与不救。

朝臣:反对救援。

理由:当年秦国伐赵,韩国没有救赵国。

赵武灵王:不要总是拿陈年旧账说事,眼光要长远一点。

朝臣:坚持不救。

赵武灵王:坚持要救。

理由:燕、赵革命友情深厚,不能见死不救。你们不同意,我也要救。

朝臣:为了韩国与秦国交恶,兵戈再起。值得吗?

赵武灵王:值得。韩国是难兄难弟,秦国不可靠。

朝臣:(国家要以利益为主,咋能乱来。)

赵武灵王:我就要乱来。韩国,必须救。

在赵武灵王眼中,秦国是虎狼。

今日是攻韩,明日会攻魏、攻赵。

韩国有难,赵国不救。秦国攻赵,韩、魏也会不救。

韩、赵、魏为求自保,拒不相救,便不能阻挡秦国东进的态势。韩、赵、魏只有团结一致,才能立足诸侯。

再说呢?韩、赵向来友好,同舟共济,相扶相持。秦国攻韩,意欲窥周。赵国按兵不动,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秦国野心进一步膨胀,认为天下诸侯软弱。

秦武王欺负韩襄王,还敢欺负周天子。那么,天下诸侯,谁都不会放在眼中。

秦得宜阳,定三川,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

到时候,赵国还要听秦武王的号令,这可不行。

赵武灵王召集重臣,在丛台宫,问了几个问题。

出兵助韩,战事会持续多久,才能结束?

三晋和秦国开战,战事会不会扩大升级?

秦国和三晋全面开战,获胜的把握,有多大?

赵武灵王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要保住韩国宜阳。

宜阳不仅是韩国西边的门户,也是三晋扼制秦国的门户,更是关系六国安危的门户。

宜阳是扼制秦国东出崤函通道。宜阳若失,韩国必将大大削弱,三晋也很难握成拳头。

秦得宜阳,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秦军如虎兕出于柙,六国的日子就会不好过。秦国占据宜阳,也就是释放逐鹿中原的信号。

三晋要避免于祸,就必须将秦国扼制在崤函通


状态提示:赵武灵王篇2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