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武灵王篇4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两姬之争

赵武灵王趁着齐、韩、魏与楚国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北伐中山,兵临灵寿,并割四邑。又联合燕昭王西向欺秦,逼迫芈八子立秦质子公子稷为秦王。

此时,齐、韩、魏与楚国停战。

秦国内乱也结束。

赵武灵王对外征伐,也告一段落。

赵武灵王对外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赵国上下,举国沸腾。

十几年前,赵国还是被中原诸侯欺负的对象。

尤其是对战秦国,赵国胜少败多。

如今的赵国,不仅不被诸侯欺负,还有实力欺负诸侯。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努力的人生,定能改变现状。

当然呢?

赵武灵王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功于四个字:胡服骑射。

这也让赵武灵王意识到:扩大推行胡服骑射。

以前是小规模、小范围推行,现在是在全国推行,还颁布了一条法令:胡服令。

通过国际形势的发展,此时,赵武灵王得出一个判断:天下,将会迎来短暂的和平。

然,大争之世,是不会存在和平的。

而,引发战争的原因:楚国乱交朋友。

楚国和秦国交好,最终引发了齐、韩、魏三国,联起手来,第二次伐楚。

话说,楚国是如何与秦国交好,却被齐、韩、魏三国揍的呢?

这就要从一个女人说起,她就是芈八子。

季君之乱,芈八子获得胜利,但,她想要扶持二儿子为秦王的心愿,被赵武灵王无情的捏碎。

芈八子注重大局,也是有见识、充满智慧的女人。

芈八子暂时忍下委屈,扶持秦质子稷继位,这就是秦昭襄王。

芈八子和赵武灵王之间的博弈,她输了,但,也不服气。

再加上,秦昭襄王远离秦国朝堂多年,没有任何根基。

秦国真正掌权,且有发言权的人,还是芈八子。

芈八子胜利果实被人摘取,她如何甘心。

不甘心,就继续较量。

虽不能光明正大,但也要暗地较量。

芈八子架空秦昭襄王,亲自与中原诸侯博弈。

但,现在的秦国处境很尴尬。

中原诸侯不友好也就算了。最关键的是秦国北边和南边,有两把利刃悬挂着,随时会要了它的性命。

赵国占据大河南岸的疆域,盘踞在秦国的北方,虎视眈眈。

楚国在南边,随时准备北伐秦国,收复失地。

赵国和楚国还达成了协议:南北分治。

也就是说赵国和楚国有联盟关系。

一旦,赵国和楚国联手欺压,秦国就会很悲剧。

为了破赵、楚两国,一北一南对秦国的威胁。芈八子等人,也想了很多办法。

此时的韩、魏跟着齐国混。

齐国向来瞧不上秦国,更不能指望。

有句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秦国要打破僵局,就要找难兄难弟,不被中原诸侯待见的楚国。

于是,秦国主动和楚国交好。

首先,秦国和楚国举行黄棘会盟,缓和两国的关系。

其次,秦、楚缔结联姻,结为兄弟之国。

楚怀王本来就没有朋友,又得罪了中原诸侯。

现在的他,也没有多余的选择。

为了打破僵局,楚怀王也不得不接受秦国递过来的橄榄枝。

秦、楚之盟对抗齐、韩、魏三国,怎么看,都对楚国有好处。

楚怀王乱交朋友,齐宣王看了很生气。

齐宣王为了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避免韩、魏倒戈秦、楚,也为了离间秦、楚之盟。

齐宣王拉拢韩襄王、魏襄王,讨伐楚怀王。

这也是齐、韩、魏三国,第二次征伐楚国。

倒霉的楚怀王只能再次与齐、韩、魏开战。

中原诸侯又开始混战,赵武灵王又会如何呢?

答案:让他们打,干自己的事。

中原诸侯混战,赵武灵王看准目标:攻伐中山。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除了全力以赴之外,还不能被其他事干扰。

此刻,赵武灵王目标明确,方向清晰,内心也构造出了一副天下蓝图。

赵武灵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会攻灭中山,开拓胡疆,令北胡臣服。

他不仅是赵国的君主,他还会成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

这二十几年的风雨一路走来,赵武灵王从没有现在这般有自信。

尤其是这几年取得的显赫战功,让赵武灵王相信,他将会是引领赵国走上强盛之邦的英主。

他相信北方的胡人,会臣服赵国,为他所用。

即便北胡不听他的诏令,一旦北胡听到他的名字将会北遁荒漠,不敢南下牧马。

有朝一日,他将会傲视天下,诸侯莫敢争锋。

中原陷入混战,燕国休养生息,赵国盯着中山。那么,中山国又在干什么呢?

此时,中山国国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从赵国和中山国一战,打到灵寿。

中山王姿内心充满恐惧的同时,还不相信身边的人。

中山王姿的疑神疑鬼,也让中山国君臣离心离德。

这时,中山国使者司马喜来到赵国洽谈会盟。

赵武灵王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中山国的虚实。

中山王姿与赵国勘定疆域,在原有的基础上多割地、多赔款。

然,赵武灵王没有接受。

对于


状态提示:赵武灵王篇4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