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武灵王篇4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赵国铁骑vs中山国大力士

楚国又和诸侯干上了,不过,这一次,楚国除了齐、韩、魏老对手,又多了一个新的对手秦国。

那么,楚国对战齐、韩、魏、秦,赵国会做出什么选择。

赵武灵王召集群臣,商谈对策。

赵国君臣对于否是加入中原诸侯,讨伐楚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显然,赵国朝臣都会做一个算术题。

四个打一个,赢得机会更大。

毕竟,四国投入的兵力,加起来近四十万,且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秦国虎狼之师、齐国竞技之师、魏国武卒、韩国劲弩,对战楚国申息之师。

一时间,楚国大地,涌出各国精锐。

赵国铁骑加入,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名垂青史的大战。

因此,朝臣的意见都是加入诸侯伐楚。

在他们眼中,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楚国势单力孤,可伐,以谋其疆土,壮大赵国的实力

2、提高赵国在诸侯之中的影响力

3、秀一秀赵国铁骑的威力

4、展现胡服骑射的成果

有人支持,也就有人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

1、赵楚不接壤,伐楚,得不到好处

2、容易暴露赵国争夺天下的实力

3、四国很强,楚国也不弱(不能轻易站队,不如作壁上观,让他们打得两败俱伤)

4、中原混战,短时间内也分不出胜负

赵武灵王也不想加入中原乱局,但,他也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不伐楚,欺负中山国总可以。

赵武灵王拍板,趁着中原诸侯陷入混战,做出了五伐中山的命令。

为了避免伐中山,被诸侯干涉。

赵武灵王还做了点准备,与燕国、宋国结盟。

这样做的目的:提防齐国。

毕竟,十几年前,赵武灵王干涉齐宣王吞并燕国。

十几年后,齐国会不会报仇,也不好说。

有备无患,这才是干大事的人。

赵武灵王虽没有加入诸侯伐楚,但也开辟了新的战场。由于赵国伐中山,天下大乱。

中原第四次大战,揭开了序幕。

而,这次大战,又是楚国挑起的。

三日后,赵武灵王在丛台宫外检阅攻伐中山的十万大军。

两千战车居中,五万步卒居其后,四万骑兵分布两侧。金戈林立,旌旗招展。和煦的阳光照射在赵国兵甲身上,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赵武灵王身穿战甲,位居高台。

在阳光的映衬下,宛如天神一般,威武赫赫。

赵武灵王注视着十万北征将士,拔出腰中的长剑,向前一送,振臂高呼:天佑赵国,我军必胜。

天佑赵国,我军必胜。

数十万人如雷鸣般之音,回荡在邯郸上空,久久不能消散。

赵武灵王注视着自己的威武之师,下令出征。

一时间,战鼓雷动,号角长鸣。十万赵国北征将士,军容齐整地开出邯郸。

邯郸街道聚集了许多百姓,站立在街道两旁,前来为大军出征送行。

邯郸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公元前301年,赵武灵王为政二十五年。

赵国五伐中山,正式开始。

此次,攻伐中山,赵武灵王势在必得。

赵武灵王要利用中原第四次大战,无暇顾及赵国内政,一举攻破中山国国都灵寿。

赵武灵王亲率十万之众,北上鄗城,挥师东垣,北渡滹沱河。

中山国建立的滹沱河防线,在赵军强烈攻势下,顷刻瓦解。

赵军连战连胜,击溃中山抵抗的军队。不到十日,赵军兵临中山国国都灵寿。

攻破此城,中山国再也没有能力与赵国对战。

想到即将建立万世之功,赵武灵王壮怀激烈,久久不能平复那颗荡漾之心。

中山国是战国五个千乘之国之一,其实力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但高于宋、鲁、卫、周等诸侯国。

赵襄子败知氏,趁机控制中人城。但,遭到魏氏(魏文侯)干涉。

赵、魏两家达成协议,共同扶持了一个傀儡,助其复国。

中山武公趁着魏、赵交恶,借助齐、燕的力量,独立出来。

公元前405年,魏文侯以乐羊为将,太子击为监军,李克为军师,攻伐三年,灭亡中山。

公元前380年,中山恒公趁着魏、赵交恶,中原大乱之时,倚靠燕、齐之力,发动复国之战。

随后,中山恒公击败魏、赵、燕强国,在夹缝之中站稳脚跟,并力主将国都迁往灵寿。

灵寿成为中山国都,历经中山恒公、中山成公、中山衅王厝、中山王姿灵寿四代君主,经营了数十年。

灵寿依自然地形建成,西北傍太行山,南依滹沱河,东临平原,地理位置优越。灵寿城平面呈桃形,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分为东、西两城。

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西部和北部地势平坦。灵寿东、西城垣外有河沟,自北向南流入滹沱河,成为天然的护城河。

赵武灵王既要攻破中山国,同时也要中山国之众为己效力。

赵武灵王相信,林胡人和中山降将都能为自己效力。

中山国之众同样也会臣服自己。

摆在赵雍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攻破灵寿,同时又能降服中山之众,为他所用。

但,中山国面对亡国,定会奋起一战。

如何攻灭中山,还


状态提示:赵武灵王篇4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