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武灵王篇4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尘定北疆

中原是文明礼仪之国,也是冠带之国,衣开右衽。

盘踞在中原以北,还有一群善骑射,习俗与中原相反之人,被称之为北胡。

北胡和中原时常交战,也是中原诸侯最大的敌人。

周幽王在位时,因为在立太子时,引发动乱。镐京在内忧外患之下,被戎狄攻破。

周平王时,戎狄之患猖獗,严重威胁中原诸侯的安全。

北方的戎狄想要将中原富庶之地变成牧场。趁着中原大乱之时,大举南下,入侵中原。

燕、卫、刑等诸侯国在戎狄的入侵下险些亡国。

危难之际,必有明主,亦有贤臣、名将,力挽狂澜。

齐恒公在管仲等贤臣的辅佐下,齐国国力大增。东方诸侯见无力抵抗戎狄之患,为了图存,纷纷拥护齐恒公为盟主。

齐恒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帜,号召诸侯联合起来,一起应对戎狄之患。齐恒公挺身而出,击败戎狄,九匡天下,最终建立盖世功勋,留名后世,成为诸侯之中的霸主。

戎狄在中原诸侯齐心协力之下,被赶出中原之地。

但,戎狄之患,也一直威胁着中原诸侯的安全。

燕国、晋国、秦国,以及赵国,因为戎狄之患,而不能与中原诸侯争雄争霸。尤其是燕国,在戎狄的入侵下,险些亡了宗庙社稷。

武王伐纣,封宗室召公于燕。

召公和周武王、周公旦同辈。

燕国是姬姓国,也是最有份量的诸侯国之一。其地位,远胜于齐国。若不是燕国为中原诸侯抵制戎狄南下,诸侯国岂能安心发展国力,争雄争霸。

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春秋时,中原之地有十二诸侯拱卫着周室的安全,还有春秋五霸维持诸侯秩序。

进入战国时,大国掀起变法,兼并小国图强。

中原诸侯不在是星罗棋布分散,而是形成了战国七雄,及数个小诸侯国而已。

中原之地随着时间消逝,不断变迁。北方戎狄之患也跟着变换。如今,盘踞在中原北方,威胁着中原安全的有三胡...楼烦、林胡和东胡。

楼烦人善骑射、民风彪悍,分布在赵国西北之地;林胡人与楼烦人为邻,善于牧马。故而天下骏马皆在林胡。纵横数千里的大河,也成为林胡放牧的内流河(河套平原)。东胡位于赵、燕之北,分布地域最广,空弦之士最多。

林胡、楼烦、东胡各有属于自己的牧场,三胡为了争夺牧场也时常交战。但,三胡皆擅长骑射、胡服之风,各有优势。谁也不能消灭对方,占领对方领地。

三胡划分区域,和睦相处,也相安无事。

然,赵国推行胡服骑射,西渡大河,击败大河南岸林胡。林胡王被迫向赵国称臣,并向赵国提供骏马。

由于赵国的胡服骑射,击败林胡。三胡之地的局势,很快被打破。

林胡王被赵君击败,虽可以继续在大河南岸放牧,但每年要向赵国进贡骏马。

赵武灵王在林胡地区,招募林胡勇士为己所用。

林胡勇士加入赵国铁骑,既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得到赵君善待,还有丰厚的赏赐。林胡部众脱离林胡王,为赵国效力。

林胡王不愿部众脱离自己,带领剩下部众渡河北上,在大河北岸放牧。

林胡人在北岸放牧,与楼烦矛盾见增。

楼烦王取笑林胡王无能,丢失了大片疆土不说,部众尽数离他而去。

林胡王怪罪楼烦王为赵国训练铁骑,他才有今日之患。

林胡王和楼烦王刚开始还能克制,不愿用武力解决问题。随着,矛盾日积月累,终于到了非用武力解决的地步。

林胡和楼烦为了争夺牧场和优质水源,战火重开。

林胡王不能击败楼烦王,楼烦王也不能击败林胡王。两族战事惨烈,死伤无数。

就在林胡王和楼烦王开战的时候,东胡王也插足进来。

林胡、东胡、楼烦,成为了赵国北方最强大的敌人。

公子尚派出使者联络三胡,共同夹击赵国代郡。

在公子尚的努力以及财宝等引诱下,东胡、林胡、楼烦和中山国歃血为盟,先破赵国代郡,在南下邯郸,最后图谋整个中原。他们妄图实现先祖未完成的伟业,南下攻破中原,将富裕之地变成他们的牧场。

话说,赵武灵王六伐中山,兵不血刃攻克扶柳城,还得了一万将士和数万百姓。

赵武灵王在扶柳城别宫举行盛宴,犒赏有功之臣。

三日后,赵武灵王安排五千军士守城,便返回邯郸。

此时,赵武灵王的双眼注视着眼前的堪舆图。

赵国和中山国打了七年。

中山国在赵国的猛烈攻击下,国势衰微,疆土不断缩小。

如今,中山国四面被赵国包围,赵国攻破灵寿,荡平中山指日可待。

赵武灵王注视着堪舆图良久,脑海深处闪现往日的时光。

这几年,他数伐中山,降服林胡,插手秦国内政。

心中的王图霸业离他越来越近。

大凡成就大业的人,总会给自己定几个小目标、分几步走。

当然呢?赵武灵王也为自己制定了几个小目标、分几步走。

攻灭中山国是第一步;

开拓胡疆是第二步;

与诸侯争天下,是他最高大的目标。

此刻,齐国换主,韩、魏、燕修养生息,秦、楚之战还在继续。


状态提示:赵武灵王篇4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