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魏惠王篇3

任性的韩赵之君

魏惠王和公子缓之间争斗,本来是魏国内部矛盾,也属于内政问题。韩、赵两国插手,就演变成了魏国和外来诸侯之间的矛盾。

魏惠王心想,咋会走到这个地步呢?

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想不通的。

即使想通了,也要面对一个事实。

此时,韩、赵两国已经出兵。

兵峰正盛,魏国不能敌。

魏惠王心想:爷爷、父亲时代,诸侯不敢欺负魏国。

咋,到他手中就落后挨打了。

难道是魏国的战斗力下滑了。

其实,不是魏国的战斗力下滑,而是魏国凝聚心不强。

再加上韩、赵打着匡扶正义的旗号,护送公子缓归国。

魏惠王很孤单,也很无助。

可,他要强撑下去。

否则,魏国就亡了。

魏惠王坐镇安邑,见韩、赵两国兵峰,如入无人之境。魏惠王连续输了几阵,国都被围,这时的魏惠王脑海想的是什么呢?

当然呢?担心社稷安危,肯定是有的。

他害怕吗?

也许,有。

也许,没有。

此时的魏惠王已经三十岁了,从小又见证了魏武侯征战诸侯的雄风。

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自然也是学到了的。魏惠王看着城外的韩、赵联军,一边鼓舞士气为国而战,另一边也做好了殉国的准备。

魏惠王心想,不能发扬祖父、父亲的武勋,那就为家业共存共亡。

大丈夫,能为国而死,岂不快哉!

魏惠王见韩、赵围城,吃不香,睡不着。好在,有很多忠心的家臣和战将,愿与他一起保家卫国。

公子缓见韩、赵围困安邑,也是大喜不已。公子缓心想,大哥死了,魏国就成为了他的天下。可,公子缓却不知道,韩懿侯和赵成侯,这两个人又在想什么。

赵成侯、韩懿侯真的是来帮他击杀魏惠王,助他登上君位?

还是说,赵成侯、韩懿侯是来灭魏国的?

公子缓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也没去想韩、赵两国破了安邑之后,又会有什么打算。他有没有想过江山社稷存亡,这种高难度的事情?这就不得而知。

但,公子缓要的就是攻破安邑,击杀魏惠王。至于后面的事,他暂且不去考虑,也不会考虑。他也相信韩、赵两国是真心实意想帮助他的。

那么,韩、赵两国君主在想什么呢?

韩懿侯和赵成侯是答应了公子缓的请求,出兵魏国。

当然,韩、赵两国不是为了公子缓,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尤其是韩懿侯和赵成侯见攻伐魏国太过顺利,兵围安邑。韩、赵两国的小心思,渐渐露出了水面。

韩懿侯和赵成侯看着魏国国都安邑城,发出感慨:这座城邑可是魏氏争霸中原,打遍诸侯无敌手。如今,却被他们围困。遥想魏文侯、魏武侯时代,韩、赵两家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竟然成真了。

有句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韩、赵两国甚至在想,多亏了魏武侯没有指定接班人,引发两子相争。否则,他们怎能兵围安邑,来此一游。

但,魏国安邑易守难攻,还有很多精兵良将守城,也不好攻破。再加上,魏国还有河西八百里疆土。若韩、赵两国不能速战速决,攻破魏国安邑。分散在其他地方的魏军回援,奔赴安邑。韩、赵两国就会前功尽弃。

攻吧!又不好攻。魏国面临存亡之秋,定会魏国拼死一战。韩、赵强攻,胜了,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攻吧!眼见安邑就在眼前,撤军又不甘心。

赵成侯、韩懿侯坐了下来,心平气和地来了一次长谈。

赵成侯年长点,先发问,“打,还是不打。”

韩懿侯没有直接回答,反问说,“你觉得呢?”

赵成侯见韩懿侯对自己客气有加,掌握话语主动权说,“魏国文、武二君,常常欺负我们。这口气,不能不出。”

韩国在魏国扶持下,与魏国的矛盾,还不算尖锐。相反,韩国跟着魏国,得到了很多实质性的好处。也许,这也是因为韩、魏两家都是姬姓,血脉相连的缘故。

赵成侯见韩懿侯不发言,也知对方在想什么,又说,“现在魏国人心不稳,我们大兵压境。加把劲,定能攻破安邑,杀了魏侯。”

韩懿侯先是愣了少许,问,“杀了公子罂(魏惠王)之后呢?”

赵成侯大笑说,“扶持公子缓。”

韩懿侯在权衡利弊,示意赵成侯继续说。

赵成侯见对方不说话,误认为对方觉得自己的这个提议不错,又说,“我们向公子缓割地。”

“他不割如何?”

“他不割。我们兄弟联合起来灭了魏国,瓜分魏氏的疆土,壮大我们的疆域和实力。”

韩懿侯心想,瓜分了魏国,你就该对韩国出手了吧!

魏国灭了,韩国难存。为了韩国能够图存图强,魏国的存在,才能牵制赵国。魏国,不能灭。

“你觉得我的提议怎么样。”赵成侯认为对方会响应自己的提议,毕竟割地,两家都不会吃亏。

韩懿侯读懂了赵成侯的心思,为难说,“我们瓜分了魏国,是可以壮大我们的疆域和实力。可,齐国、楚国、秦国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见我们三家陷入内斗,魏国被灭,出手伐我们。我们打得过他们吗?”

这数十多年,攻伐诸侯,都是魏国的主导下,才有三家的成就


状态提示:魏惠王篇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