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王朝1500>第六十七章 天公不作美

聊起了范蠡,朱厚照竟然有了泛舟太湖的冲动。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立刻引起了全员反对。

王鏊、王守仁这些人,与刘瑾、谷大用这几个身边的奴才素来不睦,此番竟然出奇地团结。

刘瑾竟然抱着朱厚照的大腿,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道:“殿下。太湖实在是太危险了。这里水匪成患,您要有个三长两短,奴婢也不活了。”

朱厚照一脚把刘瑾踹翻,没好气地说道:“本宫还没死呢。你这是在咒本宫吗?”

旁边的王鏊解释道:“殿下。刘公公是担心您的安慰。他说得极有道理。咱们就在此看看,乘舟就免了吧。”

朱厚照并不是胡搅蛮缠之人,他问道:“诸位。太湖是不是我大明的领地?”

“当然是了。”众人回道。

朱厚照说道:“既然是我大明的领地。本宫身为大明的皇太子,为什么就不能去呢?太湖是有水匪,难不成他们都是胆大包天,敢杀我这个太子不成?本宫已经决定,今日是定然要泛舟太湖的。”

见朱厚照这么坚决,王守仁建议道:“殿下。您既然想游览太湖,也不是不可以。咱们就乘舟在附近转一转,远处的包山、莫厘山就不要去了。”

在太湖里面,除了包山和莫厘山,西北角还有一座马迹山。朱厚照一行距离包山、莫厘山较近,距离马迹山较远。因此王守仁才没有提起马迹山。

朱厚照自然是见好就收,说道:“就按伯安的意思。在附近转转。”

众人见朱厚照退了一步,自然也就妥协了。

由于是仓促中做的决定,只能是从附近的渔村借几条渔船。

渔船小而少,只能是小部分人上去了,大部分的侍卫都留在了岸上。

朱厚照除了欣赏美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查看一下太湖的水势。

历朝历代太湖水患都是令当朝者十分头疼的事。

有明一朝,就有一批有识之士对太湖的水道进行了治理。夏元吉、周忱、徐贯、李充嗣、林应训、吕光洵、海瑞等人。

而这些人当中,以林应训成绩最为显着。

在张居正的大力支持之下,林应训主持太湖水道治理,先后疏浚吴淞江一百四十余里,黄浦江九十余里,白茆港四十余里,以及其他港浦数十处。通过这次治理,令太湖的排洪作用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在朱厚照看来,无论是永乐年间的夏元吉,还是万历时期的林应训,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当时朝廷财力雄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没钱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疏浚。而小打小闹,效果就收效甚微。

朱厚照在定下兴修水利这一大计之后,除了治理好长江、运河以及江南的主要江河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想法。

那就是修筑一条从长江岸边的当涂开始,经石臼湖、太湖、淀山湖,最后入海的排洪河道。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工程,如果能够全线贯通的话,必将对沿途的水患起到很好的防患作用。但是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将是非常巨大的。并且耗时会很长。

在这条排洪线路,太湖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

这项伟大的工程,朱厚照还在前期的思考阶段,这次前来拜访唐伯虎,令其有了到太湖一探究竟的想法。

之所以没有向王鏊、刘瑾等人说明,是因为这项工程还有许多需要推敲的地方。

在没有充分考量、充分调研的情况下,朱厚照是不会部署这项工程的。自然也就没有说出来的必要了。

王鏊、钟虎几个人陪在朱厚照的船上,其他船只则分列前后左右,保护得密不透风,如有什么风吹草动,定能保全朱厚照全身而退。

湖面碧波荡漾,远处如有船只,定然是一览无余。因此,原本还十分紧张的王鏊等人,也都放心了。

众人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听王鏊将其了太湖的许多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可是天公不作美,原本是徐徐微风,不知何故,突然变成了暴风,这令大家猝不及防。

由于风大的缘故,湖面风浪极大,小船在湖面上摇得非常厉害,多亏划船的老汉经验丰富,才没有让船倾覆。但是朱厚照周围的这些渔船就没有这么好运了,陆陆续续翻了船。侍卫们都调入湖中。

此时,谁也顾不上谁了。朱厚照一行只能是保证本船的安全。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的船只翻船,但是无能为力。

狂风吹了一段时间,就下起了大雨。

原来是狂风把云朵都吹到了太湖这里。暴风骤雨齐上阵。

朱厚照、王鏊等人躲在船舱里,听着外边鬼哭狼嚎般的风雨声。

朱厚照现在有些后悔了。早知道会这样,他就不到太湖上游览了。

同时他也在心里犯嘀咕。晴空万里、微风徐徐,为什么会突然狂风骤雨呢。莫非自己命里就有翻船落水命绝这一劫?

历史上的朱厚照,就是在清江浦自驾小船打鱼,不慎落水,水入肺中,引发肺炎,再加上长途奔波,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一命呜呼的。

大约半个多时辰,外边的风雨小了许多,紧接着天空晴朗,风雨俱消。朱厚照才在钟虎的搀扶下,走出了船舱。

看着不远处的山峰,朱厚照问道:“船家,这是太湖的哪座山峰?”

朱厚照此行属于微服私访。对外被称为朱公子。

船老汉此时已经是筋疲力尽,见“朱公子”问起,就有气无力地回道:“朱公子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天公不作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