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络游戏>魅影迷踪>第一百三十二章 圆明之殇
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860年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1860年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就这样被一齐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由于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来得太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一次不可磨灭的暴行。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格兰。”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说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也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当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忻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当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都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和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

北洋政府垮台后,北平特别政府接管遗址后同意将园内残有砖石变价批卖。

“文化大革命”期间,圆明园又继续遭到破坏。十年动乱结束后,这处著名遗址可谓满目疮痍。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在十年动乱中,遗址虽然遭到过 一些破坏,但它毕竟被保住了:整个圆明园的水系山形和万园之园的园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数的土地成为绿化地带。十几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多数建筑基址尚可找到,数十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也颇引人注目。

综合来看,圆明园诞生于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正茂在乾隆盛世。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曾赞誉:“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二章 圆明之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