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练兵能力真是不俗,若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这五万精兵应该就能成型了!”/p

远处的几人,分别是朱元璋、朱标、李文忠以及杨士奇。/p

说话的人是李文忠。/p

在当涂、句容先后遭到大夏兵马攻打的时候,他们呆在金陵并非什么事都不干,只给两处大营运输粮草。/p

除了粮草物资的筹备之外,朱元璋一边关注宋军和大夏的动向,一边任命戚继光为五军大都督府的右都督,专门在金陵练兵。/p

大明无法像大夏一样一次性的训练出五万特殊精兵,戚继光所训练的兵马,实力比白耳精兵、白袍军差一些。/p

但比普通的战兵要高不少。/p

这都是资源有限所导致的问题。/p

戚继光乃是历史上著书立说,把如何练兵、如何指挥大军都完整写下来的顶尖名将。/p

尤其是在练兵方面,即便是号称多多益善的兵仙韩信,也无法在这方面和他相比。/p

完整的戚家军,属于顶尖的特殊兵种。/p

在南方曾创下剿灭倭寇数万,自身折损却不足十个人的逆天战绩,后来调到北方,镇守蓟辽十余年,北方鞑虏匹马不敢南犯。/p

这支兵马的战斗力,甚至要超过大明开国时候的百战雄兵,只可惜,戚家军太厉害,受到皇帝和文官的忌惮,只能保持在一定的人数无法扩张。/p

后来还因为军饷的问题,被文官杀了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人马都被迫遣散。/p

如此雄兵,巅峰时候能和任何特殊兵种相抗衡。/p

不过,此时的大明资源不足,戚继光能力再强,训练出来的兵马也都是次品,无法达到应有的巅峰。/p

“嗯,这些兵看起来就提气,戚继光干得不错,咱没有看错人!”/p

朱元璋面上也露出的笑容。/p

当初世界枷锁破碎之后,就有不少大明的文武前来投奔,其中就包括戚继光和俞大猷。/p

朱元璋亲自翻看过明史,当时差点被气心肝炸裂,但也因此对史书中记载的一些名臣名将记忆深刻。/p

尤其是戚继光,他早就惦记上了。/p

戚继光的先祖戚祥,可是朱元璋的亲兵出身,后来在攻打云南的时候战死,世袭明威将军的官衔,可以说,戚继光从祖上到他自己,都是世受明禄。/p

在原世界中,戚继光晚年受到张居正的牵连被贬官,但官场的上上下下都很正常,又不是革职流放,再说他降临的时候,也不是晚年。/p

不可能因为晚年遭到了贬斥,就忘了世世代代受到的大明的恩惠。/p

降临之后,继续为大明效力,对戚继光来说非常正常。/p

而朱元璋也对他十分看重。祖上出身定远,是淮西子弟,还是青史留名的顶尖名将,对大明一直忠心耿耿……这样的人才可不多。/p

这时候。/p

已经安排好训练后事宜的戚继光,快步的朝这里走来。/p

身为九阶顶尖的名将,戚继光自然耳目聪明,老早就注意到了朱元璋等人的身影,不过当时他正在主持大阵训练,只能放在一边。/p

“末将拜见陛下!见过太子、大都督!”/p

戚继光一过来就躬身行礼,执礼甚恭。/p

朱元璋双眸深处掠过一丝满意之色,他最喜欢的便是戚继光这样的性格,不像是以前那些淮西武将,各個桀骜不驯,喝酒上头了甚至敢拽他的袖子逼酒。/p

“元敬不必多礼!”/p

朱元璋一脸的笑容,先耐着性子和戚继光说了两句话,然后就指着不远处的校场,问道:“这些兵已经训练几个月了,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上阵杀敌?”/p

朱标、李文忠、杨士奇都把目光放在戚继光身上,同样想知道这个问题。/p

刚才李文忠说的一个月,只是他自己的猜测。/p

也是看到朱元璋有些心急,尽量给戚继光更多的练兵时间。/p

戚继光拱手说道:“禀陛下,以现在的速度,再有半个月,五万精兵必能练成!”/p

“好!”/p

朱元璋闻言,顿时有些喜形于色,猛然大笑起来。/p

他的心机深沉,但在军中武将的面前,只会表现出豪爽大气的一面,此时更是如此。/p

不过刚刚笑了两声。/p

他就收起了笑容,说道:“半个月时间,元敬练兵的速度超过预期,的确是尽力了,不过半个月时间,还是太长!”/p

“练兵需要半个月,把这些兵调到前线,同样需要时间,等他们真的赶到地方,前后加起来就是一个月!”/p

“王景能给咱一个月时间吗?嗯?”/p

朱元璋的声音,在说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有些狠厉。双眸迸射出精芒。/p

身旁的几个人听到这话,各自无声。/p

李文忠、杨士奇还有戚继光都是顶尖的文臣武将,知道陛下说的很有道理。大夏百余万大军兵分四路。/p

其中江东、镇江、庐江三大行营,就像是三把匕首,其中一把匕首和宋军韩世忠部对阵。/p

另外两把匕首,从大明的两肋狠狠的插来。/p

大明覆灭东晋,也算是东南有数的强大势力,但被大夏的两路兵马一夹,顿时左支右挡,十分的狼狈。/p

在句容和当涂的兵马,就占了明军的大半。只剩下十万左右的兵马驻守金陵。/p

战略上处于劣势,兵力还不如人,就是这样处处挨打的下场。/p

朱元璋想要改变明军的劣势,首


状态提示:第90章 时机 洞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