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民国响马乱>第257章 旱灾

“老黄,真不走了?”高凤阁感慨的问着自己老乡,从河南逃难到山东,然后一起坐船下欧洲,又在这个法国海港干了两年苦力的黄得功。在他们周围,上千名华工在与来此送行的劳工处工作人员并打算留驻法国,日后在此落叶生根的同乡做着告别。

现在已到九月份,欧战都打完大半年了,法国国内只剩下不多的事务需要他们收尾,十几万人的华工队伍便分批返回国内,也带走了在异国他乡用命挣来的薪水抑或同袍骨灰。

黄得功看眼阿芒迪娜跟她怀里的孩子—这是他在法国的亲人,眼里浮现着温柔:“不回去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十亩地来三头牛,这辈子混成这样我很知足。迪娜的父母希望我留在这儿,他们不愿看到唯一的孩子再离去。”迪娜本有个哥哥,在法军中当步兵,黄得功也是先认识他才搭上媳妇的线,可惜大舅子流年不利,在战斗中身亡。

他的眼光转向远处,那里,有从国内过来的客船正在加煤生火,烟囱里已经冒出了黑烟,这是专门运送返国德国战俘的,回来后顺带捎着华工,一会儿船将要开走,连同他的思乡之情:“就是苦了我爹娘。兄弟这次回去,一定帮我给二老多磕上几个响头,这辈子估计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了。”

高凤阁神情复杂的看着他,也便不再去劝,他家兄弟六七个,回去肯定不如在这边过得好,而且他的钱大部分寄回国内,还算有良心;再说了,谁让人家命好娶个黄花大闺女呢,大舅子也在战场上嗝屁着凉了,日后家产全是他的,更关键,媳妇争气,头胎就给生了个带把的,比那伙子接盘侠好的多—欧战把法国一代人打残,不只带走了无数适龄青年的生命,还造就了大批的寡妇,她们可没守节的观念,也便上赶着张罗再找一个,勤劳苦干任劳任怨的华工青壮年便成了抢手货。

具华工管理部门统计,战后在本地娶妻者几达上千人,加上觉得回去也不如在本地呆着的,总共得有三千上下不打算回去,而为保持同法国的亲密关系,王子安甚至对这些人持支持态度。

但他在支持的同时又给下了任务,争取将内里进过兵工厂工作、会操作各种机器设备的尽数带回国内,还有那些个直接上场参战者,更是开出了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他们,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可以给他节省大量培训工人的时间。

“其实就算回去也不可能继续在乡下呆着的,那边已经给了条件,可以去工厂做工,合格者也能当兵,我听说咱们老乡中已经有人因为当过法国军队的班长被特招入伍,回去就进军校,出来后最少也得是少尉了。”高凤阁说着,只是他不像是劝黄得功,更像给自己打气,其实他也认识个法国女人,那人丈夫在战争中死去,留下了孤儿寡母,可他放不下自己父母,不想在人生地不熟的法兰西混下去。

“你也说是合格者,但咱哥俩都是在码头抗包的,估计没什么合格地方…”

“黄得功,高凤阁你俩过来,一块儿照个相,唉老黄叫上你媳妇,等回去俺们跟人炫耀炫耀,咱在这儿都是抢手货,那黄花大闺女排着队等咱挑呢。”丁劲松在远处使劲的喊道,旁边一众人大笑,就要回国了,漂泊两年的心就要落下,任谁都高兴。

抛下烦恼,几人快步赶往这位王牌飞行员身边,人现在可是绝对的明星,英俊潇洒帅气多金,甚多法国的大姑娘小媳妇给他写情书呢。

都聚拢到一起,趁着船只还没生火完毕,有自己人拿着相机过来照相,一行人高兴的模样冲淡了黄得功念家的情愫,“咔嚓”没有镁光灯亮起,是欧洲新近发明的物件,这些军官在倒腾洋落时发了不少财。

“准备留下的再来照张合影。”丁劲松大声喊道,一时间不少拖儿带女的又猬集到一块儿,在他指挥下把自己的身影映照在底片上。

“以后有空了就抱着老婆孩子回家看看,远是远,可那儿才是你们的根,再说现在的交通这么方便,个把月就能回去。”他还在咋呼着:“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啊。”

不止有华工留下,军队里也有不少人接到他国邀请,欧战让化学战与空军大放异彩,也把这群来自远东的军人聚焦在镁光灯下,就丁劲松所知,除他本人接到法美两国的邀请外,尚有多人接到聘书,力邀其加入本国军队,或作为雇佣军代为培养其军人。

更甚至于,听杨玉福所言,日本人也参与了其中,他们本国在欧战中出动大量海军,但作为新式军种的空军却没任何成就可言,对这些整建制参与化学战或机群大编队作战的军人甚是垂涎,在暗中抛出了橄榄枝。

好在鲁军政治工作做得好,参加欧战者也多为政审合格,多数人挡住了盟国的糖衣炮弹,没给挖墙脚而去,只少数人在国内示意下脱下军装参与其间,作为加深国与国关系之用。

此种公然撬墙角的行动让人殊为不齿,可国家没有相应的实力,人家做起来不说肆无忌惮,总也少了几分顾虑。

“呜”汽笛鸣起,是船上的人在催促着赶紧登船,华工们背起自己的行礼,抬上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军人或同袍,一同往船上走去—法国人还算不错,对伤员的救治尚属尽心尽责,这些是治疗完毕又在这儿休养一段时间的,也是伤员中最后一批。

作为带队者,丁劲松最后一个登上船只,看着下方散落的来此送行的一众已成家立业


状态提示:第257章 旱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