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穿越重生>重生南海边>第十三章 外语梦

宁爸爸在股市经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天。

我们的宁婉却是很悠闲。大好的青春年华,宁婉决定决不能虚度,可是三岁的娃儿能干什么呢?9月份,宁婉就满三岁了,也要入学了。

父母工作忙,搬了家以后,宁爷爷宁奶奶就会搬来宁家住,而宁婉的童年大抵就是要在幼稚园,小学里度过的。

可是宁婉不想。

宁婉曾经看过一份研究报告,人脑最多可以掌握二十八门语言而不会产生思维混乱。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如果熟悉掌握一门语言,当与人用这门语言交流的时候,大脑中流动的就是这门语言。两门不同语言相互切换时,大脑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宁婉前世母语就是三门,后来十五岁出国留学,虽然不能把英文变成母语,还是有比较浓重的口音,但是讲英文的时候可以英语思维。

宁婉前世的智商达到了一百四十二,比普通人略高,勉强可以算得上高智商了。宁婉一直认为这与她熟练掌握四门语言有点关系。宁爸爸宁妈妈智商虽高,也没有达到一百四的程度。而且四门语言真的是四种平行思维,一门语言就是一种文化,只有熟练掌握语言才能深刻理解文化。在四种思维方式中变换,这种感觉只有玄妙可以形容。

在宁婉前世的经验中,要熟练掌握一门语言的日常交流,从无到有,只要三个月就可以了。但是前提是,要有语言环境,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可以使用自己已知的语言。就好像学习英语,就一定要用英文况下都不可以用中文想问题,这样子,三个月就可以形成英文思维。当然年纪越小,效果越好。

而从口头到笔头则要八个月的时间。但是这只是打基础,如果要阅读比较晦涩的作品,就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了。毕竟诸如文学名词,医药名词,哲学名词都不会自动自发地跑到你的脑子里来,背单词,熟练生巧,这在任何一门语言里都是通用的。付出多少努力就收获多少成果。

最引起宁婉注意的是,这份研究报告说,八岁以前学习的语言可以成为母语,十二岁以前学习的语言可以成为半母语。宁婉一直很佩服,也一直很向往钱钟书老先生用法语读法文名著,用意大利语读意文名著,用西语读西班牙文学的风采。因为有些韵味是不可以翻译的。宁婉前世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就觉得那个翻译实在是晦涩难读,让人读之味同嚼蜡,要不是宁婉看在它是世界名著的面子上,下定决心要读完,后来又慢慢被情节所吸引,早就弃文不读了。

而宁婉前世最喜爱的外文慢与偏见》,宁婉看了各种中文版本十六遍,从小学时代看的绿皮少儿版,到长大后各人翻译的各个版本,再到宁婉回国以后看到的简奥斯丁的英文原版。因为简奥斯丁当时用的是古英文写作的,所以很多单词宁婉也看不懂,一一去查。然后再去读的时候,其中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而且那种心灵悸动的感觉是任何一个版本都无法比拟的。有些东西,尤其是文学,就是无法翻译。能翻译的文学,不是翻译家太牛,就是作品太烂。

而现在,宁婉最大的愿望不是上学,而是要弥补心中的遗憾。小学幼稚园什么的,上不上都无所谓。宁婉高中所读的学校是省里最好的学校,真正的龙头。很多人小学都只读了两年。附中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像宁婉前世一百四十二的智商,在别的学校可能还蛮稀罕的,附中一抓一大把,跟杂草似的,智商一百八十以上的,每一届都有一两个。

再天才,不努力,一样泯然众人矣。宁婉前世不懂。这种虚荣,今生宁婉不需要。被捧得越高,摔下来,才会越痛。

虽然羊城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清朝当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但是90年代初的羊城里,外国人还是满稀罕的。尤其宁婉所在的小区并不是羊城老八区,而是为了经济发展所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赚钱多,但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洋人几乎绝迹。

如果宁婉没有记错的话,宁婉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个外教,是爱尔兰人。而这位洋人其实很早就来到了开发区,与宁婉三年级时的英文老师来往比较密切。他主要是通过教人口语赚钱,其实挺看不起中国的,而且比较贪钱。

不过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宁婉已经在自己曾经的小学门口守了三天了,还是没有看见自己记忆中的那位英文老师的影子。其实宁婉可以直接找到保全室。问题是,年代久远,宁婉当年英文不好,家境也一般,那位老师不太喜欢她。当然的,宁婉自然也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直接结果就是,宁婉根本就不记得这位老师叫什么了,只能生生地过来守人。

今天宁婉运气不错,才一会儿的功夫,就看见记忆中的那个身影走出了校门。那位老师穿着职业化的女式西装,和印象中一样的矮小干瘦,给人一种有些尖刻的感觉。但是却留了一头飘飘的长发,盘在了脑后。

宁婉理了理思绪,迈着小短腿跑步跟上。“老师………老师…………等一等”

那位老师一时间没意识到宁婉是在叫自己,犹自向前走着,当看到宁婉跑到自己跟前,插着膝盖,气喘吁吁的时候,颇有些惊讶。“小朋友,你叫我?”

宁婉喘得不行,还拼命地点着头。缓了一会儿,宁婉才软糯糯地开口,“老师,我叫宁婉。我们家亲戚家邻居有个大哥哥在您班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外语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