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大后方>第461章 黑云压顶南京城(2)
方面军的矛盾全都吐露出来!”

王国伦“哟呵”一声道:“甄处长竟然做了这样大胆的尝试?好好好,那就讲讲你们和河边虎四郎谈话内容让大家共同分享!”

甄晴说了一声“是”,便就昂首挺胸,陈述起河边虎四郎给他讲的话来:

日本与中国进行的全面战争,主因只是由于日本政府对七七事变处理失控;将局部战事演变成为全面大战。

全面大战既然展开,日本大本营便就决定,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在华北给予中国重击;然后迫使中国让步,使日本可以进一步掌控中国的内蒙与华北地区。

日本没想到因为海军在上海的介入,给了中国政府和蒋委员长一个借势转换决战地点的机会;因而引爆八一三上海事变。

日本军部基于国家颜面以及军方的形象,不肯也不愿在上海这个国际都会作出任何让步;因此才在上海与中国开辟第二战场。

日本原先在上海的作战目标也不过是要在上海痛击中**队,攻战中国的金融、工业与经贸中心;造成对长江三角洲精华地区以及首都南京安全的威胁,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因此日本的战略规划还是进行华北决战。

日本当然知道中国的持久作战战略是企图诱敌深入、以空间换取时间,所以日本政府与军部中不少负责的官员包括首相近卫,外相广田,大本营的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都认为对华的战争必须要能适可而止;只要在局部的冲突上取得胜利,并迫使中国接受日本所提的停战条件;日军就没有必要继续在中国深入的作战。

这是从日本的资源有限考虑的,如果日本无休止地扩大与中国的战争;会迫使**国家苏联的最后参战。

所以在淞沪会战中日本大本营早就划下日军在上海作战范围的制令线,所有部队不得越过苏州、嘉兴以西的地区作战;日本大本营担心的是日军会在中国战场上越陷越深才采取制令线这样的措施。

日本政府认为:他们已占领中国华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北平和天津,控制了山西的战略高原与黄河以北地区;加上淞沪会战中几乎击溃了中国主力作战部队——蒋介石的德式装备中央军。

因此,日本政府与军部都曾考虑: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是不是对中国首都南京发动攻击,中国遭到重大的作战损失之后,应该会接受日本的和谈要求。

反之,日本若是进一步进攻中国首都南京;将会使中国政府陷入决心抗战到底的心理反弹之中。

日本大本营同时认为在华北作战与松沪会战中,日军付出的代价已经超过日俄战争中伤亡的总数;日本人民开始会对战争感到恐惧与厌倦。

同时日本政府也根据情报判断,蒋介石正与苏进行军事;苏联有可能投入战场以对日军造成背后的攻击。

所以日本政府提出中日议和的七个条件:

一、内蒙古自治。

二、华北中立区扩大过平津铁路以南,华北地方的主权仍属中国。

三、上海停战区扩大,由国际共管。

四、中国停止排日。

五、共同防共。

六、减低日货关税。

七、尊重外国在华权利。

日本政府为了加强外交运作的压力,于十一月七日宣布成立“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任命松井石根大将统领上海派遣军第十军,与所有海空支持作战部队,以九个师团,超过二十五万的兵力;展示日本有可能乘胜追击而会进一步地将战争推向整个华中地区,以迫使中国政府接受日本的条件。

同日,日本参谋本部在政府的请求与参谋次长多田骏的同意下,发出第六百号临参命,明确限制华中方面军,不得越过苏嘉铁路以西的制令线进行任何的军事行动;以等待中国政府对于和谈的答复。

但是来自淞沪会战前线的日本军队,尤其是刚刚出任的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朝香宫鸠彦王,根本就不理睬日本参谋本部的临参命。

朝香宫鸠彦王是昭和天皇的叔叔,他力主必须立刻乘胜追击,直到攻陷中国首都南京;才能进一步歼灭中国陷入溃散的作战主力、屈服中国政府的作战意志、争取更有利于日本的和谈条件。

日本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和朝香宫鸠彦王一唱一和,命令第十军形成华中方面军的左翼;在太湖以南沿着杭州通往南京的方向进行战场扫荡,追击溃退的华军。

由于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以大迂回作战的方式从背侧攻击中国在淞沪地区的守军;造成已疲惫不堪的中国部队出现溃败,一路曳甲弃兵仓皇逃命;日本第十军并未遭到猛烈的抵抗。

因此,第十军根本不了解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激战的代价;因而认为他们才投入战场根本还没有真正展露身手的机会;就已攻到大本营的制令线了。

所以第十军军长柳川平助就漠视大本营的规定,而独断地直接下令第十军的部队以强行军的方式,从太湖以南地区;沿着京杭公路尽一切可能的力量朝南京方向,深入追击撤退的中**队。

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朝香宫鸠彦王和柳川平助的第十军一样,也率部下乘胜追击。

上海派遣军在上海激战三个月,才勉强击退中国守军;皇军无敌的神话已经为之动摇,所以他们急欲进一步攻击中国首都南京;以挽回声誉和颜面,更不能让第十军捡到便宜。

上海派遣军在太湖以北,沿京沪路朝南京追击


状态提示:第461章 黑云压顶南京城(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