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有时只是一时成败,对胜利者更多该思考的是,如何守住这来者不易的胜利果实;眼前的形势对于严清平这个新官上任来讲,确实迫在眉睫的事情。

燃出三把火,要如何去树立自己的威信?

易主之争后,表面上严清平得外公相助坐上了j&k集团首席执行官的位置,虽说严如林有老部下在内部支持,但这些陈年旧部一直处于打压的地位,况且也是风烛残年;可严振海在公司情形就不一样了,毕竟这个位置盘踞了二十年之久,各个胫骨部门的高层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看似将严振海踢下了这个龙头宝座,实际上公司的筋脉仍是暗自掌握在他手里。

严清平在一干高层眼中资历尚浅,根本没有把他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放在眼里,故发号施令做起决策来往往缺乏号召公信力度,没人当一回事,严清平感到难以伸展自己的拳脚。

刚刚接手公司核心业务之时,也是严清平感到最困难之际,最大的感触就是:威慑这东西真是钱买不来的气魄。自己的手脚像是遍布丝线的傀儡娃娃,一动一乱,牵一发动全身;而那群严振海的部下仿佛是看黄毛小儿登台唱戏般,只是把自己的话当做儿戏一般过滤掉,着实让严清平感到力不从心,吃力的紧;还好外公会不时的坐镇公司,蠢蠢欲动的这帮子妖魔鬼怪才没有有机可趁,兴风作浪。

坐在这个执行董事的办公室,门庭冷清的像冰窖一般,形同虚设;看着手中自己拟定的企划案,几乎是全票否定,严清平只能无耐施以苦笑,将那本自己熬了几个通宵的企划案丢掷于垃圾桶,废材一堆了,难抒心头一席惆怅,少年英雄壮志难酬。

一时陷入困顿的严清平,不知道何时多出一个人来;一只满布皱纹的手伸入垃圾桶将那本丢弃的企划案重新拾起,认真的审视起来,严清平一个激灵从沉闷中反应过来,在看见身旁杵着拐杖的外公并立在身边。

“外公,你怎么来了?”

严如林并没有急于应声,细细地审视着严清平得企划案,脸上一抹慈祥渐渐化作了对他能力的首肯。

“有理有据,构思新颖,见解独到,既有缜密之处,也有大胆创新,再加以细心润色必定是一份完美的企划书。”

严清平苦笑愁闷不减,再好的企划书没人认可也只是一纸空头文案。

“连一个认同机会都没有,它再完美也只能丢进垃圾桶。”

看着自己苦恼不已的外孙,严如林将关怀化作慈祥,施与严清平的肩膀,给予他笃定自己的信心。

“孩子,你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是我后半辈子的心血,你的能力我从来都未曾怀疑过;只是你未能完全明白,你现在坐上的位置是怎么样的一个位置,你还没有给自己作出最准确的定位。”

严清平从来都没有去奢求过自己会坐上这个位置,只是因为憎恨,因为不甘,他才要不顾一切的争一把,他不想自己的人生都如往昔一般,在压抑中缄默;的确,他自己还没真切的体会到这个位置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人心驰神往。

“孩子,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一步决定成败,所以走好第一步是关键,你的彷徨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多的消沉却是不允许的,正如你看到的,表面上是我们在经营权易主上险胜,但实际上依旧是你父亲的势力在操控公司的局势,要走出逆境就得搏斗,而你现在缺少的是合适的武器。”

“武器?”

“对,就是武器。这就要看你是效法康熙皇帝的‘怀柔政策’,还是德国‘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显然,外公是在引经据典给自己支招,这些典故自己并不陌生。

怀柔政策是指清王朝统治者为拉拢蒙、藏上层贵族,加强思想政治统治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清朝灭明后,一方面在北方军事要冲地区,凭借明长城或设置柳条边加强防守;另一方面鉴于明亡国的教训,决定不再兴筑长城。

康熙帝曾在诗文中点评秦始皇修长城:劳民伤财治天下,反遭天下民所倾覆。因此,他便改变统治的政策,采取以重视德化及人心向背的“怀柔”政策,以拉拢蒙、藏各族的上层王公贵族,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浩大的长城工程。

怀柔政策包括优给廪禄、减免徭赋,封以爵位官职,保证他们的世袭权利;规定他们轮流到北京或承德觐见皇帝,观光赐宴,待遇优渥;特别重视蒙族上层,强调“满蒙一体”,以皇室子女和他们通婚联姻。又在蒙族、藏族中扶植黄教,尊崇活佛,优礼喇嘛,各地大兴土木,修建许多喇嘛寺庙,利用宗教进行统治。这些措施的施行,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在当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而“铁血政策”是指1862年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的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的“预算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鼓动性的讲话。他要求普鲁士内部停止对抗,聚集力量共同对外。俾斯麦在讲话中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

在“为德意志民族利益”的口号下,他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对奥国的战争,对法国的战争,终于以“铁和血”击溃阻碍德国统一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大业。

严清平仔细的思考着外公引用的两个典故,摸清他老想要引申


状态提示:刚柔手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