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明统天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次御驾亲征

前来报喜的刘大夏仅仅比刘瑾完了一小会而已,正襟危坐的坐在那里的朱厚照终于等来了刘大夏那句话了。

“皇上,蒙古人退兵了,此战,大明,胜了。”在宫殿正中的刘大夏面带笑容,声音朗朗。

刘大夏身为此次京城守卫战的指挥人,听到他亲自向自己禀报这个消息,对于朱厚照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是啊,大明胜利了,从此之后这天地间便再也没有可以阻挡大明前进的了。”感慨良久,朱厚照终于说了句让刘大夏和刘瑾有点不明所以的话。

不过,朱厚照的心里却甚是明白,虽然蒙古人的几十万大军还在,但是现在蒙古人的退兵却已经标志着大明最大的敌人即将倒下。

这个世界之上除了朱厚照没有人知道这个民族会在将来遭遇多少的挫折,堂堂威震宇内的汉人却在一百多年后被外族所统治,更是在几百年后被更多的外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他知道,有了他,这个世界之上的满清绝对不会出现,有了他,那些欧洲人也别想骑在汉人的头上。

但是,即便朱厚照有自信将大明建造成一个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但是在这个帝国强大的途中,最大的考验便是那些关外的蒙古人。

巴图蒙克的鞑靼和阿喇哈青森的瓦剌是横亘在大明崛起之路上的最大一块巨石,现在的大明没有建立起可以摧枯拉朽的实力,所以想要打败鞑靼和瓦剌其实并不是想当然的那么那么简单。只有一只稳坐朝堂被正在被无数的大臣所赞颂的朱厚照才知道开战以来大明倒地有多危险。

好了,现在大明已经挺过来了,蒙古人已经退兵了,京城从此无忧了,大明也无忧了,自己也将发兵蒙古草原彻底的大败瓦剌和鞑靼这两个敌人。

没了作为阻碍的鞑靼和瓦剌,从此之后的大明将是无可阻挡的。

没有人理解在大败蒙古人之前朱厚照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就像无数的人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在大明朝总是有那么多的为了大明总是无所畏惧的大臣一样。就像朝中的马文升、谢迁、李东阳等人一样。

在无数的人眼中。升官不就是为了发财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人何苦和银子过不去呢,宁愿过的孤苦伶仃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宁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却还要和天子据理力争。

他们不懂。但朱厚照懂。因为他和他们是一样的人,人,生而不一样,有人不喜欢责任。但是有人却甘愿承担那足以压垮自己的重担。

蒙古人退兵了,满京城、满朝堂之上的人全都在大肆的庆贺着,但是却好像没有人提起追击蒙古人的事情。

难道他们忘了么,朱厚照不知道,不过他没有忘。不把鞑靼和瓦剌彻底消灭,他决不罢休。

皇上要御驾亲征了,这个消息不知道是从谁的最里面传出来的,不过不管是谁先说露了嘴,最起码这个消息已经随着众人庆祝蒙古人退兵的时候传遍了整个京城。

无数的普通百姓们大肆为朱厚照叫好,他们不知道那么多,他们也不会整天考虑朱厚照亲征的风险,他们只知道蒙古人在昨天还欺负了他们,现在他们的皇帝朱厚照要为他们出气去了。所以。他们很高兴。

但是在朝中,却没有一个人赞同朱厚照的亲征。

先是还没有离开皇宫便得到消息的刘大夏第一个跑到朱厚照的面前又是给朱厚照将亲征的危险,又是将亲征的不必要性,总之就是不同意朱厚照亲征。

最后,没能够说服朱厚照的刘大夏只能留下一个“请皇上慎重考虑一下。”的话便不敢的离开了。

不过刘大夏未尽的事业会有人去接替的。这不,在刘大夏没走多上时间,朱厚照要亲征的消息便在大臣之中传开了,弄得朱厚照都在背后恶意的猜测是不是刘大夏出去就把自己刚刚才告诉他的要亲征的事情给说了出去了。

不过。朱厚照忙着应付这些聒噪的不行的大臣,哪里有时间去追究到底是不是刘大夏出卖了自己啊。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大都不愿意上朝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明朝文臣的地位太高了,明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臣可以和皇帝对着干的朝代,所以在皇帝面前,这些文臣们说话也就没有那么收敛了。

以前有孝宗在前面顶着还不显什么,现在这一波一波的说个不停的大臣可真是让朱厚照体会到了前世自己这位老兄的痛苦了,特别是孝宗皇帝十几年把这些文臣惯得不行,更是说起来肆无忌惮了。

朝中倒地有多少大臣朱厚照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从刘大夏走了之后整整一天的时间前来自己这里劝说自己的大臣就没有消失过,一个不行,另外一个立马进来,要不就是成群结队的。你以为是打架呢,还想来个人多势众不是。

不过现在孝宗已经重出江湖了,朱厚照也不敢把这些大臣给怎么样了,只能和他们辩呗,反正这些大臣呀说的理由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你们说危险,那我就说身为皇帝怎能因为一己之安危置大明江山而不顾呢,在然后就拿出成祖的例子,再不行就是自己前几年还亲征来着,这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至于说亲征的意义,那更是难不倒朱厚照了,反正说起这个朱厚照可是能够说的没忘没了的,反正没有意义到了朱厚照的嘴上那也是好像不亲征大明就不能中兴,就不能强大似的。

事实证明这些大臣们一旦认准了一个道理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次御驾亲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