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可咋办啊?”赵王氏边说边上前准备收拾东西,都长毛了,哪怕是给家里的鸡啊猪啊什么的吃也不放心,看来只能扔掉了,此时赵王氏不禁庆幸自家是住在村边的,不然这要是让村里的人给看见了的话,还不知道又该传出什么风凉话来了呢!

“娘,大嫂,你们先别急嘛,长毛是件好事儿啊!”相对于赵王氏的气恼,赵徐氏的惊慌,一旁的赵晴儿则表现的淡定的多了

“要做豆酱的话本来就得先让它们长出毛来才行呀,只有长出毛来了才能再继续往下做呢。”赵晴儿对赵王氏和赵徐氏解释道。

“豆酱?那是啥东西?”赵徐氏听到小姑子嘴里又冒出了一个新词,忍不住好奇的问道:“是小妹你又新鼓捣出来的吗?干啥用的?”

“恩,算是一种调味品吧,可以做菜用,也可以直接拿来蘸着吃。”赵晴儿回答道,“之前师傅有跟俺提到过,俺听着觉得还是挺好的,所以就想着看看能不能把它做出来。”看到赵王氏的脸色有些不太好,机智的赵晴儿选择搬出自个儿那个虚无缥缈的师傅来,这样的话就算是等会儿赵王氏秋后算账,应该也可以稍微便宜一点儿吧?

就像是赵晴儿想的那样,原本还准备发火的赵王氏一听到赵晴儿说是她师傅教的,火气立马就下去了,在她的心中,赵晴儿那个素未蒙面的师傅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呢,就看他之前教给赵晴儿的那些东西,就知道人家是有大智慧的,既然是赵晴儿的师傅说的,那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吧?虽然她也不理解到底是什么东西还非要长了毛以后才能做。

“那晴儿,咱们接下来该咋做呢?”赵徐氏问赵晴儿道,听到这是赵晴儿的师傅教的,她也忍不住想看看眼前这一摊长了毛的怎么看都该要处理掉的东西是怎么变成小姑子嘴里的美味调味品的。

赵晴儿把长毛的豆瓣从竹匾上都取下来,放到一个陶缸中,然后放进适量的盐和足量的清水,混合搅拌均匀以后开始翻晒,这一步并不是短短的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每天都要进行翻缸,晚上就把酱缸放在外面就行了,这样倒是避免了每天来来回回搬运酱缸的烦恼,但是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让酱缸淋了雨。等到缸里的豆酱慢慢变成红褐色的时候,就可以把碾碎的辣椒末以及和进缸的时候差不多分量的盐放进去,均匀混合之后,剩下的就是长达几个月的等待了。

因为前面的步骤都非常顺利,所以赵晴儿对自己第一次做酱显得信心十足,自从豆酱封缸发酵之后就不再密切关注了,就好像忘记了还有这回事儿一般,倒是赵徐氏因为好奇加之还有些不太放心,每天都会到酱缸边上去转一圈,只是隔着厚厚的缸壁,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实在是无从得知,让她心里痒痒的不得了。

当然了,等待豆酱发酵的时候赵晴儿也没闲着,现在秋收已经结束,地里的活计也差不多都听了,赵家人也就把心思都放到了家里的小生意上,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赵家三兄弟的名号在镇子上是越来越受欢迎了。原本秋收完了以后就天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可是现在却依旧忙得脚不着地,不过对赵家人来说,这样的日子却要比以前要充实多了,而且少了那些八卦长舌之后,家里的气氛也比以前要好多了。

自从前阵子赵家人聚在一起吃了几顿饭之后,老赵头觉得这是一个兄弟感情的好方法,又可以满足他们享受子孙绕膝、天伦之乐的愿望,所以就规定以后每隔十天就回老宅吃一次饭,赵全贵和几个兄弟也都赞成,其实也不是每次都要大鱼大肉,哪怕就只是平常的家常小菜也都觉得很知足。

“爹,俺觉得照这个样子下去,咱们家明年还要多种一些黄豆才行。”赵全贵摸着脑袋,对老赵头说道,虽然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无论是在镇子上还是在村子里,他们几家的东西都的非常好,虽然这是一件好事儿,可是眼瞅着家里存的黄豆就快要不够用了。

“去年的时候二弟曾经说过要俺们今年多种一些黄豆,可是现在看来,还是远远不够。”当初赵全福的说的时候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种了黄豆是要来干什么用的,所以虽然听话多种了一些,但是所谓的多种也仅仅只是和往年相比而已。

“就是,俺家的黄豆现在剩的也不多了。”赵全守也叹气道,他们家和大哥家情况差不多,基本上每天都要消耗差不多十来斤黄豆,“看这个样子,估计连冬天都撑不过去呢。”而过了年距离黄豆的收获也还有好几个月呢,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段日子都白流过去吧?早知道这样的话当初就听二哥的话了,可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老二,那你呢?你家的情况咋样啊?”听了大儿子和三儿子的话,老赵头也有些犯愁,捏着烟袋在嘴里砸吧了一口,问赵全福道。说实话,当初这件事情二儿子跟他们说的时候,他也没往心里去,可是谁又能想到这平常不起眼的黄豆竟然能有这么大的用处呢?

“唉,俺家剩的也不多了,估计顶多也就能撑到年底吧?”赵全福苦笑道,这个还是他保守的估计呢,究竟能不能做到还得两说。

“咦,二哥,你家今年不是种了不少黄豆的吗?”听了赵全福的话,赵全守惊讶的问道,“而且俺听说前段时间晴儿在村子里也收了不少,咋用的这么快哩?”也没见二哥家每天比他们


状态提示:161 豆酱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