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美食诱获>第1255章 千古之谜

“千古之谜,亩产百石,不知道氾老师有没有答案?”

氾本子总结完了溲种法,虽然还非常的意犹未尽,但是想起百里良骝的提醒,这里不是他的课堂,准备忍痛割爱到此为止了。

哪里知道,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问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那个提问题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独一无二的盟襄鱼家兴。

他称他问的那个问题是千古之谜,也确确实实是千古之谜。

这个千古之谜的谜面在氾胜之书里,既然这个氾本子有那本书的全部,或许他老人家连谜底也知道。

氾胜之介绍了完了区田法、溲种法以后,接着说:“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一日作千区。区种粟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亩用种二升。秋收区别三升粟,亩收百斛。丁男长女治十亩。十亩收千石。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

氾胜之说的意思是,按照他的这种区田法操作,等地能收获谷子一百石。

根据历史学家和农学家研究,西汉的一石,等于现代的十七点五市斤,也是说亩产一千七百五十市斤谷子。

说出了这个难以置信的数字以后,氾胜之继续发挥,说亩产这么多谷子,当时的男女好劳动力,每个人可以种植十亩,可以收获一千石谷子,也是一万七千五百市斤谷子。

这个数量的谷子,如果一人一年吃三十六石的话,可以满足二十六年的开支需要。

根据下来看,氾胜之这里说的计划产量,也是在一定条件下,当时的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粟米,在最好的农田里,可以到达近乎两千斤的亩产。

虽然是计划产量,我们也可以推测,他绝不是瞎说,因为当时重农轻商,农业肯定会受到皇帝的无重视,这样的亩产卫星肯定会达天听,呈递到皇面前。

他如果说话没谱,分分秒秒会被皇帝以欺君之罪砍了脑袋,这种压力下,他也不能瞎说。

他的脑袋一直好好长在脑袋,说明皇还是相信他说的亩产是可以达到的。

历史也有他试验田产量的报告,根据他的实际实验结果,最好的耕地达到的产量是四十石,也是他的计划产量的百分至四十。

而这个百分之四十,虽然还远远不到计划水平,但是也其它农田的产量高出不少。

当时的产量,最好的田也才不到十石,一般三石算丰收。

因此用氾胜之的区田法可以增加十倍常量,而距离他的计划常量不过一倍半,谁当皇也会觉得氾胜之较靠谱。

而且根据氾胜之区田法的记载,那里的各项条件都要求得非常高,难免总结经验的时候,会找出各种不足,而这些不足完全可以解释为谷子产量没有达到计划水平的原因。

既然找出了原因,当然要继续尝试,继续尝试最有经验的是氾胜之,因之氾胜之的脑袋在脖子长得很安稳。

也正是因为如此,氾胜之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他自己指定的高产目标;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没有被皇帝把脑袋砍掉。

总体来说,这个极端高出的设想,是一个不胜不败的结局。

这样的一个结局,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到底亩产能不能生产百石粟米

既然氾胜之得以善终,说明他提出的亩产量有可能实现,也给后世的人留下了希望和挑战。

西汉以降的历时历代,不知道有多少人继续尝试区田法,冲击亩产百石粟米。

但是没有一个例证得到成功。

百石、粟米,这两项治硬指标,成了两座大山,让人难以逾越。

虽然当代有人在玉米、红薯、稻米等粮食作物达到了那个数量的水平,但是那不是粟米,因而和粟米不是一码事。

鱼家兴当政的密雨区,大多都是山地,适宜种植谷子,也实际种植许多,尤其是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如果要是能亩产百石,那绝对是震动全国的大事,也可以为当时的粮食增产任务贡献巨大。

因此,鱼家兴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不过,十分遗憾,他也是未能如愿。

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仅仅是达到了氾胜之的水平,亩产四十石,折合市制七百斤。

他也因此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因为这个产量,是全国最高,一般种植谷子的产量增加了一倍还多。

不过,鱼家兴没有任何高兴,他还是对没有达到氾胜之的目标耿耿于怀。

其实,他心里也是相信这个亩产百石的目标能够实现的,只是现在的方法还不对,或者哪个关键因素还做得不完善。

因此,今天他看氾本子资深专家的样子,不由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在场的几个懂行的人反响,他们立刻纷纷议论起来。

不过这些议论,基本是一边倒,他们都认定氾胜之那个数字是吹牛皮!除了浮夸风那个特殊年代,没有人认为这个数字具有实现的可能。

氾本子也不急着说话,只是一边听着众人议论纷纷,一边眯眯笑。

百里良骝焦急起来,本来被今天话特别多的老师耽误了许多时间,现在又如此卖关子,他可耽搁不起了!

“老师,看您胸有成竹的样子,已经有了答案了吧?学生也对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甚为期盼!要不您把答案说出来?

在百里良骝眼,这老头儿虽然有时为老不尊,但是说话还是异常靠谱的,尤其是能够用数字验证


状态提示:第1255章 千古之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