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娥只觉得自己受委屈的原因实在是莫名其妙,本来她就什么也没做啊,怎么到头来全都怪到她头上来。

如今外面的传言不知道有多难听,什么嚣张跋扈,骄横无礼,祸国殃民的罪名都出来了。

“万岁爷可愿意跟我说说,如今的局面到底是怎么回事?”素娥无奈的问道。

朱祐樘叹气,“都怪我考虑的不周到。”

原来当时建墓地的时候,因为要赶时间,工程量又大,征调民夫的话太过扰民,朱祐樘不想因为修建墓地而增加京郊百姓的民役。那要怎么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呢。

想来想去他就想到了京郊大营的兵丁身上。

虽说这些兵是守卫京城的,然而多少年没有经历过战事,再加上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严格的训练,就是在大营里也不过是混日子罢了,这帮子士兵是什么样子朱祐樘心里十分的清楚,想要拉出去打仗,那完全就是摆设。

既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干点活。让他们劳动一番,比在大营里混吃混喝有用多了。

可惜只有他一个人这么想,外面的大臣一听说守卫京城的士兵被万岁爷派去给昌国公修建墓地去了,当时就不满意了。一方面觉得万岁爷太过荒唐,把京城的安危不放在眼里。

不知道草原上的小王子虎视眈眈的,随时有可能南下啊,万岁爷还这么胡闹,这简直是要人命!忘了土木堡之变的事情了。

还有一部分言官纯粹就是和外戚过不去,借机想要打压张家或者给自己扬名罢了。

朱祐樘看外面闹哄哄的不成样子也心烦,只觉得这些个臣子们没一个省心的。

给素娥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朱祐樘才叹道,“让你受委屈了。”外面的人都说是皇后迷惑了万岁爷,让素娥平白承担了这么些骂名,还被太皇太后训斥。

“原来万岁爷是这么想的。”素娥恍然大悟,当即觉得朱祐樘想的似乎也没有什么错啊?当兵的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这不是太正常了么。

“我知道万岁爷是不忍当地的百姓受苦,这才让兵营的人去干活。这是万岁心慈。”素娥笑道,“万岁爷不用自责,是外面的那些人不理解您罢了。”

朱祐樘也感叹,“外面的那些大臣要都是像皇后这样能够体察我的一番苦心,也就不会有如今的局面了。”

两个人又说了一会话,朱祐樘表示放心吧,一切都有他呢,肯定让人把昌国公的墓地修建完,太皇太后那里,他也会去解释的,不让皇祖母去找她的麻烦。

素娥闻言也放了心,只要周老娘娘不找她的麻烦,外面的事情她并不放在心里,她一个皇宫里面的女人,又不关心政事,那些大臣闹腾也闹不到她面前来。

后来朱佑樘又跑了一次慈宁宫,也不知道怎么和周老娘娘说的,反正这之后周老娘娘再也没有召见过素娥,这个麻烦表面上也算是解决了。

本来以为这件事儿过几天也就消停了,毕竟朱佑樘已经明确的表示了,昌国公的墓地不会停的,一定要建完了再说。

没有想到没过多久传来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下大雨,爆发洪灾,导致灾民无数,饿殍千里的事情。

本来朱佑樘派人派银子派粮食的各种手段赈灾的时候,竟然有人上了折子,说这次大灾着都是因为皇后的原因,因为皇后嚣张跋扈为祸后宫,这才导致天降大难。请皇上废后。而且还是受灾当地的官员上的折子。

朱佑樘接到折子当即大怒!这都是写什么乱七八糟的,外面发洪水关皇后什么事儿,竟然把责任推到了皇后的身上,竟然还敢提废后,真是不能忍。

当即就写了折子,把这个官员给一撸到底让他回老家种田去了。

素娥听说这件事儿以后也哭笑不得,发洪水是天灾,后来灾民无数饿殍千里,那纯粹就是当地的官员赈灾不力了,明明是他们的不作为害了当地的百姓,竟然还有脸把责任推到她的身上,这到底是多厚的脸皮啊!素娥表示活了这么些年,头一次见到这么奇葩的事儿。

可笑就是这么不靠谱的言论竟然还有人支持,真的有几个官员联合起来上书要求废后。被朱祐樘一起打包给发配千里了。

直到外面的人看清不论他们怎么闹腾,都影响不到皇后的地位,这才渐渐的消停下来。

素娥也松了一口气,即便有朱祐樘在前面顶着,可不论是谁被这么骂都有压力好嘛。搞得她都快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祸国殃民了。

就在她刚刚放松没两天,素娥接到消息,金氏病了。

这下可把素娥给吓坏了,父亲才病逝没多久,母亲也跟着病了,这不是要人命么!连忙派了太医下去诊治。

幸好不久太医回来禀报,金氏病的并不严重,不过是心绪不宁,加上积郁难消,时间长了这才病了。喝几副药养养就好。

素娥这才放下了心,不过,如今家里只剩下两个还在读书的弟弟,金氏自己又病倒了,可真是没人照料了。又从宫里派了嬷嬷去照看金氏,素娥这才算是满意。

过了一段时间,派过去的嬷嬷送回了消息,原来这次金氏之所以会生病,完全是被外面的形势给吓着了,之前万岁爷用士兵给昌国公建墓地张家就承受了很大的责难,后来又有废后的言论出现,金氏承受不了就病倒了。

素娥知道后不由得自责,是她疏忽大意了,她在宫里远离外面的是非又有朱祐樘这个万岁爷支持着还感


状态提示:63.有我撑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