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宋时吴钩>第一百零七章 弹壳

第一百零七章弹壳

“孟兄,严实的记性比你强,警觉性也比你高呀。你比他笨了三秒钟。”公输念槐笑眯眯地瞅着孟之经,看到橹盾孟之经才醒悟过来,警觉性也太肉了吧,要是放在战场上,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机会大增,这得损失多少条人命啊。

孟之经抹了一把脸,目光盯着埋进坑里半截的箍着铁皮的竹筒,不到一米长的竹筒现在只有短短的一截露出地面,筒口斜指向西北方向,看上去很温婉柔顺,人畜无害的样子。

“真会炸?”孟之经瞅了半天,憋出一句话来,对公输念槐的戏谑之语完全忽略了。

“应该不会炸,纸筒不是一个好的密封容器,防犯万一吧。”

“那就好,那就好。”孟之经可能想起上一次与严实比试火药威力的比赛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罐子,装着同样的药量,炸出来的土坑却大小迥异。这给孟之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次,几乎是上一次比试火药威力的翻版,罐子换成了竹筒而已。

孟之经手摸着下巴,眼珠子嘀哩咕噜地乱转个不停,眼神越来越亮。

“王贵拿橹盾过来了,应该给王小春用,不过,最好换个人,嘿,还是王小春最合适,他做得熟练了。”公输念槐瞧着王贵领着两人举着两面大橹盾快步走向土坑,边说边皱眉,他真担心出事儿。

这东西谁都没有经验,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摔个跟头,扎破手,小意思。

即使公输念槐这个带着后世知识思维宽广的人,对火器也是一知半解,只是见识的多了解的多而已,算不上业内人士,与专业人士还差着孙悟空一个筋斗的距离。

“念槐,你说要是在纸筒上方放上一个铁球会如何?”

“啥?”公输念槐吓了一跳,扭头看向孟之经。

孟之经一脸沉思,这句话是边思考边说出来的,丝毫牵扯不到情感,完全是在陈述一种想法。

“孟兄,你不会真想这样做吧?”公输念槐一阵迷糊,孟之经的想法不就是炮弹的雏形吗?下面是发射药,上面是弹头,点燃发射药,发射药把弹头推出炮管,完成发射过程,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并且弹壳的雏形也出来了,就是王小春装药的纸筒。

“呵呵,小兄还是慢了,比你慢了至少六个时辰。”孟之经笑颜如花,很瘆人,花狐狸刚偷吃了一只鸡似的。

“如何说?”公输念槐心里直打鼓,自己的设计还没变成现实呢,就被这些人一点点的识破了。

“你那个纺锤弹不就是这样子的吗?小兄终于明白了。”孟之经一脸的愉悦,比憋了三天才得以排掉还舒爽。

公输念槐目瞪口呆之时,孟之经迈开步子,向严实走去。

“哎,孟兄,别,”公输念槐一愣神的功夫,孟之经就离开了视线。这些人啊,无知者无畏呀。

“孟兄,你要做甚?”公输念槐紧走两步,一把抓住孟之经的胳膊,“孟兄莫要孟浪。”

“咋的了?允许别人造出突火枪,就不让小兄也创意一把,弄个飞弹出来?”孟之经一甩胳膊,没有甩掉公输念槐的手。

“孟兄,孟兄,唉,听小弟说,你的飞弹,飞弹?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是了,后世里对岸称呼导弹就用这个名字。等铜炮管铸成了,再试验你的飞弹如何,那玩意不能用竹筒发射。”

“是吗?”孟之经干脆停下步来,反正也甩不掉公输念槐抓着自己的手,多一条胳膊也不方便。

孟之经怪眼一翻,“念槐,好像你什么都知道似的。说,迫击炮你是不是见过,飞弹是不是你也试验过?”

又来了!

“孟兄,小弟有个建议,要试验也不急在一时,等试验完这一炮,咱们再跟严实商量商量,你看好不?”公输念槐真没辙了。要是用自己配制的火药当发射药,竹筒子肯定不保,即使有铁皮包裹,也难以保证不炸裂。

炸裂了也没事,怕的就是炸碎了。漫天飞舞的碎片杀伤力可不是说着玩的。

要是换成作院的火药,说不定还能试一试,反正这一炮是说什么也不能再塞进去其他东西了。

这一炮发射完,让他们看看火药的威力,他们也许就会清醒些儿,就会重新评估炮筒的材质。

每一项新技术出现后,都要不断地试验,其间难免会出事故。而每一次事故付出的代价,都有可能是生命。但有自己在,冒险拿人命来试错的事情,能不出现就不能出现。

“严作头!”公输念槐跟孟之经说完,也不管他想没想明白,赶紧让严实把这炮给放了,省得这些人瞅着竹筒瞎琢磨。

嘿,这些人还真不是瞎琢磨,但是在现在的条件下,拿不保险的想法蛮干,比纯粹的瞎琢磨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噢,先生?您---”严实瞧了眼急步赶过来的公输念槐,歪头朝公输念槐身后的孟之经看了一眼,这才收回目光盯着公输念槐,笑呵呵地,有朝弥勒佛奋进的趋势。

“都准备好了吧?”公输念槐左右看了看,王小春手里抱着纸筒,站在竹筒前方,半截竹筒埋进坑里了,剩下的半截露出地面,高度还不到王小春的膝盖。

李贵带着两人正绕着竹筒转圈,干嘛呢?踩土踏土压结实,脚板当了土夯。

谭匠头蹲在地上瞅着竹筒发呆,不知是否看到蚂蚁正在摇动竹筒,思考着救不救蚂蚁的严肃问题。

“先生您跟孟公子回房子里去吧。这就好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七章 弹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