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为进

人的高尚和伟大往往是在最凶险危机的关头才会体现出来。

同样的道理,自私和渺小在这时候如同双生子一般的如影随形。

人生存在这个世上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活下去,但有的时候却做出不得已的选择,这些逆向而行的人才是真正的伟大。

上京城的百姓在迁徙,他们要为自己活命而走,但有些人恰恰相反,国难之时也不愿离开。

这些人或是忠义之士,或是曾经的士兵,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勇敢的站了出来。

无论是哪个民族,都会有贪生怕死之徒,但同样的也会有义无反顾之人。

契丹本就是草原民族,在他们的血管之中流淌着游牧祖先对抗自然的鲜血。

大部分的契丹男儿热血上涌,不愿随着家人退缩,他们呼朋唤友,奔走相告,集合起来如同溪水汇川般的向上京城而去。

这次的迁徙规模之大,在契丹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不光是上京城,整个临府以及周边地区的百姓都在迁徙。

只不过在上京城中的这股迁徙经历了鲜血的洗礼,上京城是权贵的聚居之地,一般有权势的人都在这里,因为上京城是权利和财富的中心,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若是不住在上京城,你就是再有权势和财富人家都瞧不起你。

经过昨夜的屠戮,整个契丹的权贵殆尽十之七八。

解放了百姓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萧挞里的魄力与手段,财富均分给百姓,单单是这一点便让人惊讶万分,怕是大宋的那位圣明之君也做不到吧?

萧挞里的所作所为即增加了百姓心中的认同感,也增强了契丹人心中的骄傲。

别忘了,契丹曾经是天下的霸主,也是宋人恐惧的梦魇,东西不知几何,南北亘穿大地,今日之落魄不过是国运不及,先帝昏庸而已。

希望这东西无论多么渺茫,只要出现便会有一定影响,加入上京城守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即便是守军将领拒收,也有很多契丹男儿自己加入其中。

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因为契丹人特殊的军制,只要参军的士兵都不需要朝廷刻意提供补给,只需要粮食就好,这些来自民间的士兵自己准备好了战马军械,在军中领取口粮后便投入到城防之中,与普通士兵无异。

大多数朝臣惊叹萧挞里的手段,但只有萧挞里本人知道,这和自己的手段无关,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前来完全是因为担当,是自愿而来。

为的就是掩护大军撤离,为的就是契丹的复兴。

只可惜这些投奔而来的人终究要失望,来的越多张俭越着急。

因为现实远比理想要残酷,张俭清楚这是在以卵击石,现在契丹所需要的是积蓄力量,而不是做无谓的牺牲。

来的人越多张俭越愤怒,这是要把他好不容易准备的一切毁之一旦吗?!

匹夫之勇有的时让人更加愤怒,但却无奈,毕竟这些契丹男儿满腔热忱,为的就是报效朝廷。

张俭带着城中守军不断的驱赶前来上京城的勇士,同时让他们北上追随女皇陛下。

开始的时候没人愿意,张俭只能换一种口风,望着前来的契丹勇士声嘶力竭的大吼。

“尔等昏聩!眼下正是我大契丹危难之际,兴亡之秋!陛下随一介女流,却肩负男儿之责,率领百姓横跨草原存续命脉烟火,此乃危难之时,陛下千金之躯,岂能无有护卫?尔等身强力健,却不追随陛下守护黎民,在这里困守实乃智昏也!”

大声的斥责,声嘶力竭的忠告,终于让前来的契丹勇士回心转意,但不乏有人开口询问:“那丞相又独守上京城为何?宋军浩荡,其兵百万,上京城只有守军数万人,不敌也!”

“上京城乃我契丹祖地,亦是国都,宋人必定攻陷以示其国威,然城高壑深,非顷刻而下,我等只需拖延数日,便可使北迁无忧,使陛下无忧!”

张俭说完又哈哈大笑道:“至于性命之忧无需尔等记挂,老夫自有妙计!难道尔等还能不信老夫吗?”

这话既是说给前来驰援的契丹勇士听,也是说给上京城中守军听的,果然双方听了他的话,心中大定。

既然时丞相的保证,自然不会又问题,双方都安心的离去,各自准备各自的事情。

张俭留下几人在这上京城的城门处,为的就是让他们再遇到前来驰援的人时进行驱赶,顺便把他刚刚说的话重复出来,打消疑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也有暗转亮,再由亮转暗,北迁的队伍不断的扩大,不断的增加。

北迁不是简单的事情,契丹既要防备宋人的偷袭,又要合理的安排北迁事宜,为此张俭准备了一套详尽的计划。

在上京城之南遍布游骑,探马,斥候,一旦发现小股宋军骑兵,立刻出兵厮杀,若是遇到大股宋军,避其锋芒,诱敌而走,避免他们接近上京城附近。

上京时契丹的国都,在上京四周有着无数的大小城池,祖州咸宁,长霸二城于上京城为掎角之势,南有越王城为门户,北有怀州扶余,庆州玄德二城为援助。

在这其间又有无数新兴出现的小城,按理来说实在是防守之险地,但宋军太过强大,张俭和萧挞里推算过,无论怎样宋军都不会输,契丹最终的结局终究是覆灭。

这一次宋军算是投入了全部国力,而在大宋的密谍终于传来消息,宋人大军压境,约有数百万!

数百万这是什么概念,先


状态提示: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为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