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武灵王篇2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秦国内乱,齐、越、楚三国混战,燕国休养生息。中山国以儒治国,国内没有富强大治,反而政局动荡。

尤其是李疵那句:中山国可伐也。君上不取,燕国也会取之。

这句话,太重要了。

赵武灵王下定决心,北伐中山国。

顺便印证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此时,赵希送来一个好消息:万人铁骑,训练成型。

有句话说得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此刻,正是检验这支花费了精力、财力和物力铁骑的时候。

这支铁骑成果怎么样,能不能打,只要打过才知道。

赵武灵王带着重臣,前去邯山大营,观看铁骑训练成果。

赵固召集代郡数十万将士,经过严格的选拔和淘汰,选出了两万人。

其中,这两万人大多是以胡人为主。

如此看来,骑射是胡人的看家本领。

赵武灵王来到邯山大营,察看自己拥有的第一支万人铁骑。他深信这支铁骑将会引领着时代的变革,也会帮助赵国实现争霸中原的梦想。

这支铁骑,待遇不错,地位又高,还是赵武灵王直接领导。

赵武灵王告诉众人,准备去实战。

他要亲自带着铁骑,从赵国鄗城北上,穿插中山国,过太行,抵达代郡。

打仗是他们的老本行,还能升官,又能增加收入,待遇不错。这些将士,个个身先士卒,纷纷请命。

然,赵武灵王为了增加战斗力,又提出了几个条件:家中有老父母者、家中独子者、家有妻儿者、同行有兄弟者。

满足这几个条件的人,都留守大营。

其余的人,随他北伐中山。

可,这两万铁骑,因为这几个条件,少了一半。

有人谏言:伐中山,应该多带点兵力。

赵武灵王:兵在精,不在多。

此次,他去试探中山国的国力,也是检验众将士的能力,并不是与之大规模开战。

这点兵力,足以试探出中山国的水平。

在场的人,听闻赵武灵王要亲自去,还带上万人铁骑,纷纷出言制止。

一国之君,怎能干披甲上阵的事情。

然,他们忘了,嬴姓赵氏的君主,向来都是不惧战阵,亲自披甲。

赵武灵王挑选出铁骑万人,便回到赵宫。

赵武灵王心里明白,他出兵中山国意味着什么。

一旦开战,赵国和中山国彻底撕破脸面,只能打到底,不灭不休。

这万人铁骑进入中山国,势必会与中山军发生激烈地战斗。

这万人铁骑有多强,赵武灵王心里没底。中山国的军力有多强,他心中也没底。他身为一国之君,本可以让得力战将,领着这一万人铁骑去试探中山国的战斗力。

也许,嬴姓赵氏子孙,勇猛善战总会在战场上建立自己的功勋。

赵氏宁折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赵武灵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攻伐中山国,赵武灵王心里多了几分忌惮。对于赵武灵王来说,中山国是个陌生的国家。赵国数位国君攻伐中山国无果,再加上中山国攻破燕国的事迹,令他不敢小觑。

赵武灵王回到邯郸,召集大臣入宫。

大殿之上,赵武灵王以北狩为由,让太子章监国,并令德高望重的大臣和军功卓越的武将相辅。

朝臣虽不理解,但也执行赵武灵王做出的政令。

因为,赵武灵王从来都是令他们琢磨不透且头疼的主。

赵武灵王再派李疵入燕,结盟伐中山。

赵武灵王告诉燕昭王:我要打中山了,你是什么意思。

燕昭王:中山国欺负过我,当然是和你一起打。

赵武灵王:好,我们一起攻伐中山。

燕昭王:没问题。

对内、对外之事,一切安排妥当。

赵武灵王亲率一万铁骑,往北而行,抵达赵国前沿军事重镇---鄗城。

赵武灵王要亲眼目睹,铁骑的成效。

他要亲自检阅,这支万人铁骑的威力。

他要让赵国铁骑扬威中山国,见证中山国的将士在赵国铁骑面前颤抖。

此战,是赵国和中山国第一战。也是,赵武灵王和中山国的第一战。更是,赵武灵王检验铁骑能力的一战。

赢了,赵国铁骑不仅可以扬威中山国,还可以扬威中原诸侯。铁骑,这个新的兵种,将会在中原诸侯之中,引起巨大的轰动。

铁骑,也将会引领着新时代的到来。

从此之后,中原不在只有车战、步战,还会有铁骑的诞生。

如果败了,那

然,赵武灵王充满自信。他的眼中,没有失败这个词语。

对他而言,大丈夫,定当建立千秋功业,扬威名于海内。

无论前方有多少荆棘和险阻,他会用手中的剑斩出一条血路。

随着,誓师大会,结束。

赵武灵王抽出长剑,往前一指,下达了开战的命令。

赵武灵王亲自率领万人铁骑北上,并没有遭到中山国激烈阻击。相反,中山国大军被赵国一击而溃,无心和赵国对战。

赵武灵王看着四周倒下中山国将士的尸体,心中充满疑惑:中山国战力怎会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中山国是异族在华夏之地建立的国家,其民风彪悍,能征善战,位立强国之间而不被灭族。除了中山国历代国君,利用中原


状态提示:赵武灵王篇2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